我走上讲台的最初,并不确定自己要做一名怎样的教师,懵懵懂懂走进了教育,就好像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干什么的一种邂逅。一晃二十八年的“教育之兵”,闭上眼睛认真的想了想,真觉得自己好运气,撞上了好职业、好环境、好人一群。犹如一场寻找初心的旅行般,执着于对教育追问的探索,才有了与教育相遇,与故事相知,与智慧相爱,与自己的内心一起成长的这份丰厚。

一路走来,自己一直都像一个学着长大的孩子一般充满着疑问,不断寻求问题的答案。我们为什么当老师?老师的职业追求什么?什么是一节好课?传道授业解惑赋予职业的使命背后还有什么?教育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够带着孩子们跨越现实与理想的这条河流?教师成长、学生成长、学校成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校长办学究竟追求的价值是什么?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从对做教师的追问,到对教育本质的叩问,这一路都在寻找答案。

从实践中寻找,从同伴中寻找,从前人的书本中寻找,从路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中去寻找。“寻找”给了我心中的亮光,甘愿为这份深藏于心的美好去付出。当新答案出现的时候,往往也会涌现出新的问题。爱因斯坦 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技能而已,而新的问题却给了我们实现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给了我们对客观存在的真理探寻的沉迷。从我们每个人出发的地方,走到今天我们能够站着看到感受到的风景之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感受人人皆会有片刻真实。从现实到去往理想的道路上,需要翻越无数次大山,那些横在面前的困难,或是情绪,或是智慧,或是物质,或是精神,或是缺乏,或是多余……走着走着越来越看得清,归根到底所有的困难,其实都源于自己不够坚定的意志,不够宽广的胸怀,不够广袤的知识储备。多亏自己幸运,一路山高水长,碰到了诸多帮助自己的人。说好的“山高水长”,才知道“山”是考验,遇到帮助自己经受考验的的人即是“水长”。有的人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帮助我渡过难关,却从不与外人道,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有的人在我最纠结愤懑的时候,教会我侧身而过,终才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的人在我窃喜小有成绩的时候训诫我,跟我说人生起伏,不可骄傲自满。“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从不敢懈怠自满,紧跟教育这场旅行,用心体验山水相遇的获得。

在这场旅行中,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是一路风景以外的感受。从边走边看,到一往无前,穿越模糊的丛林,顺着微光逐渐明晰地去往目的地,像打开了一扇窗一般欢愉。对教育的认知,和对儿童教育的热爱,知与爱纠缠不清的相互印证,成就了“教书”与“育人”彼此的因果逻辑关联的明辨过程。

当知与爱交融,这份深爱便成为了这场旅行的仙女手杖,一路累却一路欢欣鼓舞,好似探秘寻宝一般收获丰厚,与同行人相互的扶持与分享,让智慧与智慧相撞的星星,变得灿烂无比。罗素说,“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挥。”教育需要爱,如果没有爱无疑于茫茫的沙漠没有水源。如果有了爱,教育对人精神的唤醒,远远超出本身的价值。对教育本源的初心寻找,成为了对教育使命的重新认知,也让责任与担当就住进了心里。从心开始的教育之旅,梦想才能插上翅膀去自由飞翔。远方有目的地,身边有伙伴,心中有爱,脚下还要有“行”,有“行”才有“远”。回头看看走过的脚印,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只要不停歇一直往前,才会有行稳致远。心中有初心,肩上有使命。因为目标,我们不断地努力、进步,并在追求完美的过程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因为有信仰,才让教育成为了血液中的流淌,也正是这样一场不期而遇的旅程,才让不完美得以完美,让生长成为自然。教育这场旅行,靠的是正确的行动力,不能原地踏步,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往前走。《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教育人的这场旅行还有很多肩负的责任在,牵着孩子一起去看山顶的风景,是这场旅行的终点,也是这场旅行的新起点。这场旅行,请揣着梦想,这场旅行,请怀着责任,这场旅行,请带着灵魂。尽管有聚就有散,有来就有去,有欢乐就有辛酸,但是行走中的风雨无阻不正是教育价值中最珍贵的初心。有人说,“教育是一场人类的自我救赎”。这场自我救赎中的行走,若能够借着彼此之间的微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该是多么美好。脚步有丈量,内心有成长,和正能量的人一起,和有趣有爱的人一起,和能给予你力量的人一起,这场旅行终究不会辜负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