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 地 气 》
文/易 之 中
诗!可以放飞“想象”。诗!可以任性“浪漫”。诗!可以“好高鹜远”。诗!可以“想入菲菲”。但诗!也要接地气,也要有“人间烟火”气。

诗要接地气。什么是“地气”?人气与生气!诗是用来抒情的。爱情也好,友情也好,乡情也罢。情感是需要交流的。所以,诗除了写给自己看之外,还要写给别人看的。诗不是日记。诗要有读者。诗要有人气。诗要上圈入群去“流通”。所以,写诗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尊重读者。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能“自私自利”。过去读诗是一种享受,现在读诗是一种难受。原因:一、诗太长,让人读得喘不过气来。二、太散乱,让人读得一头雾水。三、不守规,自造词,自以为是,让人读不懂。
唐诗宋词,康桥雨巷,为什么会有人气?为什么会有粉丝?有拥趸?原因很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反思。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留下了写诗的教训,留下了写诗的祖训。那就是“赋、比、兴”。什么是赋?陈述。什么是比?比喻。什么是兴?托物寄情。现在很多缺少粉丝的诗,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写得太抽象。全诗只有直白。我爱您!我想您!我等您!欠缺诗的形象。太过抽象的诗,就必然会无趣无味从而无韵。如果“食之无味”,又何来会有美食与食客呢?!人比黄花瘦。这种比喻,有趣有味有韵,自然就会有人气,受人欢迎。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是“兴”,是诗的关键。是让诗有“生气”的关键。是诗能“兴”盛“兴”旺的关键。徬徨与惆怅,是一种愁情,但《雨巷》却借“雨巷”之物,“丁香”之人去寄托,去抒发。这种“兴”,让《雨巷》的人气鼎盛,粉丝爆表。
大地!充满着生机。大地!让万物生长。诗也要接地气。诗也要根植于大地。诗要吸取大地的养分。诗有地气,才能有生气。你是中国人,就接中国的地气,写中国的诗词。我或者是“孤陋寡闻”。至今,我还未见过唐诗宋词,民国的散文诗是写外国的事情的。但在今天的手机上,就有很多人写诗去对外国的事情指手划脚。写意识形态的诗。我就不明白,你是什么身份?写诗去打倒人家,这种诗就是典型不接地气的诗。

写诗要说“人话”,尤其是要说“诗话”。写诗不能说“废话”,更不能“大话”连篇。说些不着边际的“大话”。其实,写诗就是说“诗话”。写诗要尊重诗的规律。写实诗,不是诗的本意。浪漫诗,才是诗的主流。如果写诗缺乏想象,诗就会缺乏情趣,缺乏意韵。现实主义的诗,不一定能接地气。浪漫主义的诗,同样可以接地气。过于现实地写诗,只能是陈述,只能是说“说话”。但浪漫地写诗,那是“比与兴”,那是说“诗话”。“欲与天公试比高”,既接地气,又是诗话。人家是站在中国的大地上去试比高。“天公”是中国的说法。“天空”是外国的说法。是与“天公”比高。
写诗就要去说“诗话”,写诗不能去说“聊天话”。现在的诗,为什么缺人气缺生气?很大的原因是写诗不去说诗话,只是说“聊天话”。把写诗当作聊天。
写诗要接地气。要有人气与生气。为此,写诗首先是要尊重读者。其次是讲“诗话”。不要去讲“说话”。
202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