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村有一个“李百万”(原创)
作者:魏居良
初冬季节,天寒地冻。连绵不断雨雪天气,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给今年的初冬披上了一层及其神秘的面纱。各种媒体也趁火打劫,不停地渲染说,今年冬天是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使人倍感今年初冬特别的寒冷。
在雍川镇杨柳村南巴庙“老年人活动室”里,炉火通红,欢声笑语,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休闲娱乐的老年朋友们,正在楚河汉界的棋阵上奋力厮杀,你吃“车”,他跳“马”,你拱“卒”,他将“帅”……你杀他拼惊心动魄,格外激烈。观战的人们更是指手划脚,跃跃欲试想露一手。你看,这个不顾棋手地奋力阻拦,伸手抢起棋子,急切想展示自己的棋术才华;那个嘴里还不停地骂骂咧咧,“臭棋、臭棋.......”,指指点点,大有喧宾夺主、抢班夺权之势。好一派紧张热闹地休闲娱乐氛围,“宝鸡市象棋第一村”,果然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另外在屋子里其他几个人堆里,老人们他们四个人一伙,中间一个小方桌,每人一个小马扎,一盒扑克牌,挖坑游戏正在热火朝天般地进行着。观战的老人们,他们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拿牌的人们团团包围住,边看边评头论足、喋喋不休。你看虽然是四位老人在玩牌,倒不如说是周围看牌的人操碎了心。他们左顾右盼、前瞅后瞄、煞费心机,忙的不亦乐乎。拿牌的老人则成了木偶,观战者让他出这张牌,他就出这张牌,让他出那张牌,他就出那张牌......整个老年活动室里,欢乐声,叫骂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汇成一曲欢声笑语的乡村休闲娱乐交响曲,给寒冷的初冬寂静的乡村输入了一股股滚烫的暖流。
杨柳村是碛雍原上的大村庄,全村2300多口人,随着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四、五百人之多。他们绝大多数丧失了劳动能力,出门打工人家嫌弃,一部分人跟随儿女进城帮他们带孩子。然而孩子大了,他们又不愿意和孩子一起在城里生活,仍然回到家乡安度晚年。农忙务农,农闲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每天吃过早、午饭,他们就会不约而同的手拿马扎,集结到村子的娱乐中心——南巴庙文化广场,谝闲传、聊古今,消遣娱乐度时光。
一年四季,春夏秋季,杨柳村文化广场前,每天都有四、五十个老年人,无拘无束,热热闹闹,非常开心地下象棋、挖坑、丢,就连附近陶家新庄、拐沟村、原子头的老年人,他们也每天骑上电动车,来到杨柳村休闲娱乐。然而冬天来了,天寒地冻,习惯成自然的老年人,大家依然每天来到文化广场。由于气候寒冷,广场不是久留之地,老人们不是蹿进这家商店,就是进入那家理发室,既影响人家正常的商业营业,又讨商家嫌弃。
杨柳村五组村民李文科,村民们都亲切的称他“李百万”。其实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李百万,是一位德高望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也是杨柳村著名的乡贤人士。
改革开发后,李文科脑瓜灵活人聪明,紧跟时代脉搏,自己创业搞企业。他从最初经营一辆汽车艰苦创业,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坚持顽强地拼搏精神,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功到自然成”。企业做的风生水起,日今拥有数千万元资产的杨柳汽车运输公司和岐山鸿发建材有限公司。他是董事长,可谓呕心沥血,百炼成钢,在杨柳村独树一帜。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风风火火创天下的英俊青年李文科,如今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沟壑壑,腰板也微微前倾不再挺拔伟岸,头发稀疏且挂满了白霜,年过古稀的他退居二线,把公司所有事情交付给儿子和年轻人管理。自己和老伴在县城购置的单元房子里,冬暖夏凉,安享晚年。
然而,叶落归根,心系乡梓是所有老年人的心结,同样也是从小在农村生活惯了的老李的乡愁。县城虽然离家乡只有7公里,他想回家,驾驶自己的座驾——丰田霸道,也就是一脚油门的简单事情,但他总认为还是住在老家里好。现在他无事一身轻,解甲归田正适时,何乐而不为呢?他多次动员老伴一起回家乡,在老家颐养千年。
孝顺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花费数万元对老家房子进行了精心装修,更新了家具,安装了壁挂炉暖气,改造了洗浴间。老伴也经不起老李多次的软磨硬泡和唠叨,終于从去年春天一起回到老家——杨柳村生活。
回家后,当他得知村幸福院每天只给孤寡、留守老人们每天中午吃一顿饭,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调查后得知,村上幸福院原来是运营经费困难。他马上找到村上领导协商,自己愿意每年从岐山县鸿发建材有限公司给村幸福院捐款20000元,给村幸福院的老人们每天增加一顿饭,村上欣喜若狂满口答应。他说到做到,马上回到企业,与总经理王功民等董事会人员共同商议自己这一提议,岐山鸿发建材有限公司,是岐山县慈善协会的明星企业,他们经常心系乡梓,做慈善,献爱心,回馈社会,有非常好的口碑。经老李这么一说,董事会人员一致同意。从去年开始,岐山鸿发建材有限公司连续给杨柳村幸福院捐款40000元。杨柳村幸福院的老人们,从去年开始,每天都吃两顿可口的热乎饭,这在岐山县的幸福院开了先例。
每年春节过后,杨柳村过会唱大戏,老李第一个支持,捐款捐物,从来不含糊。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上公益事业,他都热心参与。正像老李常说的:“我是杨柳村人,村上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公益事业,我责无旁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冬天,当他看到村上老年人们冬季休闲娱乐无场地时,他亲自找到村上领导,深情的说:“咱们南巴庙南边两间门面房无人使用,我想改造一下,办成老年活动室,供老年人们休闲娱乐。”村上领导爽快答应!他立即出资,组织人员对房间进行维修改造。他从自己家里拉来门窗,进行更换,改造电路灯光,安装排气扇,油漆门窗,墙面进行装饰粉刷,房间旧貌换新颜。同时他还添置了五张小方桌,拉来取暖大块煤,生起火炉子,整个房间温暖如春人气旺,故才出现了文章开头这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一幕幕场景。
“梅花香从苦寒来。” 李文科幼年丧母,兄弟姐妹四人是父亲一手拉扯长大大的。缺少母亲陪伴的幼年,他生活饱受艰辛磨难,乡邻四舍也曾经给于了他无私帮助,他一生时刻铭记在心。经过生活磨难的人,最能知道感恩社会,回报乡邻。现在他有能力了,所以,村子谁家有难处,他都愿意慷慨解囊,鼎力相助。谁家有难办的事情,办不了的事情,他的社交圈广,人脉资源丰富,他二话不说,开上自己的车,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会帮大家把事情办妥。
老李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人脉资源,争取国家项目,把他们组里的沿坡边的沟沟坎坎不平整的土地平整一遍,是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造福众乡亲。为达此目标,他还在废寝忘食、马不停蹄的不停的奔跑着,呼联系着,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正想他说:“这些土地不平整,我誓不罢休。”
这就是我们村子里的成功企业家——“李百万”,他无私奉献众乡亲们的优秀美德和事迹,像一股温暖地春风在杨柳村大地不断吹佛,温暖着杨柳村的众乡亲,更是温暖着老年人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