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 经 典 致 敬 》
文/易 之 中
为什么要向经典致敬?“致敬”的意思就是尊重经典,保守经典,维护经典,崇拜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是指具有权威性的、固定性的、不可改变性的作品或宗教典籍。“引经据典”。“经”是指经书,“典”是指典故。经书与典故,一般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必须要作为标准与法则来遵守的。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一定不能死板,尤其是要活学活用。但有一种书,我们就必须是要“死读”的,必须是要“读死”的,这就是“经书”。例如:《道德经》与《心经》。也就是说,经典不能随便改,任意动。经典必须要尊重,要保守,要遵从。
最近,中国杂技团编排了杂技剧《天鹅湖》。用表演杂技的形式去表演《天鹅湖》。据报导,很多观众观看后,都叫好,都鼓掌。芭蕾舞《天鹅湖》是经典,而且还是国际级的经典。用杂技的形式去表演《天鹅湖》,是否有点不尊重经典?芭蕾舞是比较规范的,一招一式,都是“公式化”的。是标准的法则。几乎是经典到不能再经典。但杂技却是滑稽搞笑的,随意的,不严肃的。两者应该不是同一风格的。在人类的情感中,爱情是最严肃的,容不得开玩笑的,是要山盟海誓的,是要签约的,是要用证书来保证的。所以,用芭蕾舞来表演,再贴切不过了。但用杂技去表演,似乎对爱情不够严肃,过于轻佻轻浮。不庄重,不稳重。芭蕾舞可不可以变动?可不可以玩玩新花样?这是可以的。因为芭蕾舞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工具,人们可以用芭蕾舞跳《天鹅湖》,也可以用芭蕾舞跳《白毛女》。另外,你也可以上演“杂技与芭蕾”,把杂技与芭蕾结合起来。但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天鹅湖》。芭蕾舞并无著作权,但《天鹅湖》却是作品,有著作权。

经典的东西,已经是定型定性的,不适宜任意改动改变的。不要说大动作的改动,就是局部的改变也不适宜。例如:旗袍配高跟鞋。这是“标配”。如果改为旗袍配解放鞋。就会不伦不类,破坏经典。对于经典,我们不能去创新,更不能去革命,只能尊重,只能致敬,只能维护。中国的格律诗是一种“经典”。格律诗有固定的模式。今天,我们可以写“七言诗”,追求整体美。但你在写七言诗时,就不要随便标上“七绝”与“七律”。一旦标上了,你就得无条件去执行“格律”的标准,就得向经典致敬。经典的东西不能随便改变。当年,我们的前辈闻一多、何其芳等人提倡写“新格律诗”,结果,至今也行不通。到了今天,中国的诗还是分为两大类:格律诗与散文诗。新格律诗还是不能开先河,成为主流。新格律诗的三美:音乐美、色彩美、建筑美,是很难成为“格律”。而且,这三美,太抽象,也无法定型成为格与律。另外,这三美,也可以运用在散文诗的身上。很难成为执行的“标准”。
向经典致敬,就是向文化致敬,向典范致敬,向榜样致敬。经典要继续,经典要永流传。不要去改变经典,不要去创新经典。否则,经典就不会再是经典。
20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