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文苑谢佐福老师作品

散文

我为什么坚持写诗?
作者 谢佐福
主播 谢佐福
在一切都物质化、实用化和功利化,权钱名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唯一标准的社会,不仅写诗被视为另类,就是诗本身,甚至文化本身也无法独善其身,常常成为权钱名的嫁衣和工具。诗歌市场惨淡已久,书店里已看不到几本现代诗歌销售,中国的现代诗歌也常常被人诟病。

尽管如此,我依然继续爱诗,读诗,写诗,乐此不疲,痴心不改。不知不觉,十来年,我竟创作了近二千首诗。那么,我为什么要坚持写诗呢?首先是我保有一颗敏感、感悟和感动的心,又常常被一些事情感动或触动,然后我就按耐不住想用合适、精炼和优美的语言把这种感悟和感动表达出来,无疑,诗歌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后,我自己又一次被感动,甚至被震撼。发现、感悟、感动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我想与他人一起分享我的这个过程。发现、感悟、感动、表达和与人分享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净化、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一种自塑与修行的过程。所以,写诗是自己的事,是自己首先受益,不为任何名利,就像我们要吃饭和学习一样,没有名利,我们一样要吃饭和学习。别人喜不喜欢,与我无关,就像花,它的绽放与赏者无关。当然,如果有人欣赏和懂我的诗,与我心灵相通,因我的诗获得了愉悦和启迪,那么诗的这种分享,会让我再次绽放。毋容置疑,名利对诗人也是一种鼓励,但没有这种鼓励,我照样写诗,诗的赏读、享受、创作和分享就是对诗人自己最大的奖励。名利是一把双面刃,把握不好又会适得其反,变成一道锁链,让诗人因诗而失去自由,失去自我,结果,诗成了埋葬自己的坟墓。

诗是我的精神家园。在诗中,我找到并做回了那个隐藏在凡尘俗世背后的另一个真实自己,那个可以无拘无束,思骋万里,魂游千古的自己,那个柔情、粗犷、敏感的自己。在诗中,我发现,那个非物质化和非实用化的自己才是最美的自己,最真实的自己,最自由的自己,也才是自己最喜欢的自己。有诗,我不怕孤寂,诗是我灵魂的闺蜜,可以与我无所不谈;有诗,我不惧风雨,诗可以化雨为虹;有诗,我的伤口会很快愈合,诗是一副药,撒在伤口上,会止疼化腐,甚至会让伤口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有诗,我不怕黑暗,诗是一盏不灭的灯,照我穿越层层黑暗;有诗,我不怕寒冷,诗会温暖我的心灵,让我渡过漫漫寒冬。我用诗,解构世界,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新世界,一个形而上的、美丽的新世界。我感谢上苍,给了我享受与创造诗的潜力;感谢自己,把这种潜力变成能力。我还要感谢前辈和先人传承给我文化,教我如何认识人生与世界,如何用方块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如何与人和时空对话。我还要感谢社会和大自然,它们给我提供了丰富的诗材,让我能将我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腐朽也罢,鲜活也罢,丑陋也罢,美丽也罢,都统统可以被我化为美丽的诗。

诗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精彩的一部分,就像花之于植物,我的诗就是我生命的花。我年老的心脏仍然荡漾着青春的热血;我的皱纹抑扬顿挫着诗的平仄;我的蹒跚走出了诗的节奏和优美,即是在我离开人世时,也一身满溢着诗香,也有诗与我作伴,与我同行,与我相拥。
2020_6_16

金笔作家
谢佐福,男,重庆人,福建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授,病理学主任医师,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医护系主任,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福建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北大EMBA结业。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作家前线》签约作家,近十年,创作诗歌散文2000余首(篇),发表于二十多种文学刊物和网络平台,已出版诗集三部《天地留香》、《风外听风》、《逍遥山水》,获得《诗意人生·精彩纷呈最具人气诗人网络大奖赛》一等奖。

投稿请加微信

“友 好 文 苑”有 声 平 台 欢 迎 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