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琅琊女已经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
高雪红之流不给她生存的空间,恨不得把她整到地球外面去。
小卫,王会学,张淑华,高小兰,申老师,宋晓英,李淑荣,马老师等好心人,都劝她离开这里。
“就凭你的水平,到哪儿都是一把好手,将来有大出息的还是你。”
“他们算什么?他们这辈子就这样了,退了休就是一滩臭狗屎。”
“下场是非常可悲的。就凭这一点,就是老天帮你报应他们了。”
那一夜,琅琊女没有睡觉,等这些好朋友走了以后,她把进派出所的一切写了下来,然后做出一个决定,离开这里,去别处创业,用全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回击他们。
第二天,小卫,王会学等去了公交车站。
这个小区,火车是比较别扭的,想去琅琊女的家,需要先坐公交车到B站,然后才能上火车。
其他人送到了公交车站就返回了各自的家里。小卫,王会学两个人一直陪着琅琊女到达B站,看着琅琊女上了火车。
火车开动的那一瞬间,琅琊女哭了,她感到,这就是永别。
人走茶凉,一点儿不是虚言。任何好朋友,长期不在一起,最终都成为陌路人。这已是历史证明的真理。
琅琊女的家住在一个僻远的小山村,她的父亲是市里的一位大领导,文革开始时,被作为当权派批斗,然后,也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给下放到这个小山村里,在一个事业单位当了一个小领导。
她的母亲是一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为了丈夫的事业,为了家庭和孩子,她放弃了很好的工作,选择了家庭妇女的职业。
这对夫妻人缘非常好。在这个小镇,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他们的一点儿瑕疵来。他们处处做善事,谁有困难他们都帮,以至于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需要他们去荒郊野外开荒种地,维持家里的最低生活标准。
琅琊女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姐姐和弟弟都结婚生子,妹妹在外地工作。琅琊女的父亲已经去世。去世时,琅琊女的母亲为了不影响琅琊女的工作,没有叫她回来。这件事成为琅琊女终生的遗憾。
琅琊女母亲有严重的心脏病,年轻时,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积劳成疾。到了老年,这些疾病都来敲门,驻扎在体内。
琅琊女长期在外地工作,不能床前尽孝。她的姐姐家与母亲家只有50米的距离。父亲去世后,她们姐妹几人商量,每人每月拿出100元给琅琊女的姐姐,让她照顾母亲。
这位老大是全镇出了名的不孝之女。她对婆婆家尽心尽力,恨不得把婆婆家每个人砍个祖宗板儿供起来。对娘家人,每天像黑眼疯似的。
她也欺负人:对于她父亲,她是百依百顺,因为父亲厉害,又有工资供她贪污。对待母亲,她比对待敌人还狠。他每天都来骗她母亲的钱,嘴上说借用,借的时候,总是痛哭流涕,说丈夫因为钱的问题与她闹离婚,要杀了她。
她母亲心疼孩子,每次,只要她张口,她母亲就会把腰包里仅有的零零碎碎的小钱,全部给她。她拿这些钱,去买吃的买穿的,下个月还这样。
琅琊女母亲每月才一百元的遗属费,这点钱都被她给骗走了。
每次琅琊女回来,邻居都会对她说:“你姐姐除了回家拿大酱,再看不到她回家帮你母亲干点儿什么,或者干脆围在你母亲身边照顾母亲。”
也有的说:“听到她跟你母亲干仗,嗷嗷的,能把房盖儿顶起来,甚至还骂你妈。”
琅琊女睁大眼睛,脸都青了,嘴唇颤抖着,但嘴上却说:“不可能,那是她亲妈,她会这么做损吗?”
邻居看每次说这些,琅琊女都不相信,也就不再说了。
但那表情很是异样。琅琊女什么都明白,她坚信,那些人说的都是事实。但她不想扯破脸皮,毕竟,她和妹妹都在外地工作,无法照顾老人,母亲还指望这位大女儿照看。
琅琊女回到了家。她的姐姐听说她回来了,装得很像,立刻来做饭。
做好饭,一盘儿排骨放在桌子南侧,因为南侧两边是他们夫妻坐的地方。
她的母亲坐在北边桌子头上。琅琊女姐姐把一盘剩白菜放在了她母亲面前。那盘儿白菜已经黄烂的变了颜色。
她母亲拿起筷子,低着头,脸都快贴到碗上了,就那么低头,吃着剩菜剩饭。
她的丈夫喝着小酒,吃着排骨。她呢却不吃饭,就坐在那里看着她母亲,看她夹不夹排骨。
琅琊女看看桌子上饭菜的摆设位置,明白了一切。
“看这种阵势就明白了,平时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虐待老人呢?”
话音刚落,琅琊女听到母亲的啜泣声。她低头看看母亲,母亲的泪像江河水,都流到了饭菜里面。她依旧在吃着这些剩饭剩菜。
琅琊女的心太酸了。再也忍受不了了。
她站起来,把桌子掀翻在地,大骂:“我叫你们吃!你做损不做损呐。那是你妈,她生你了,养你了,老了老了,你竟然这样对她。老天看着呢,你就等着遭报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