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父亲诞辰110年,去世40周年 (四)
父亲的希望
文/李俊科
任何人都有希望,父亲也一样。虽然他生活在艰难的时代,一生也充满了很多的希望。
父亲的希望比较现实,有的是眼前的,立马就能实现的。譬如说,某一段农活,大家加把油,立刻就能完成。这个希望是经常发生的,只要父亲在场,他的话语一出,大家努努力,都能实现。有的是长期的,甚至一辈子都在期待着,譬如改变生产队的贫穷面貌,要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还有的,就是对我们弟兄几个的要求,希望我们都能成器,为生产队社员树立榜样,为李氏家族带来荣光等等。有的希望,他等了一辈子,一直到他离开世间,还没有等到。不过,还好,在他离去之后的几十年里,这些希望终于都实现了,我们可以用家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我们弟兄的成就,来告慰他的英灵。

我要告慰父亲的是,改革开放之后,土地承包到农户,特别是土地流转,这些政策都调动了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家致富成为大家的奋斗目标。国家取消了公粮,减少了各种赋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走上了小康,而且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彻底改善。就后洼而言,有了砖厂之后,家家户户都有了存款,就推倒了老旧的小瓦屋,盖起了漂亮的两层洋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实现,缺吃少穿已经成为历史,泥泞不堪的灰沙路已经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社员们的口袋鼓起来之后,小汽车也开进了后洼小村,走个亲戚,出个远门再也不怕等不来车。耕地里除了种庄稼,一部分老百姓还兴建了香菇大棚,每年的收入,都是以万元来计算。现在的老百姓,不再是那个时候的流血流汗拼上老命也要发家致富的愣头青了,而变成知道享受生活,爱惜生命的新一代。村头建了一个娱乐广场,太阳能灯从王营的路边一直栽到了村子的各个巷道,夜里再也不用害怕野兽或魔鬼出现。闲暇时候,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架子前都有农民活跃的身影。旱厕改水厕,垃圾集中处理,城市的生活也搬到了农村。网络的发展,让世界在不断地缩小。交通的便利,让人们出门就像端着饭碗串门一样,不再困难。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与城市市民的生活一样精致,做饭不烧柴和油,城市公交到村头。后洼的环境越来越好,被县乡誉为美丽乡村。最近,宜居环境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乡愁越来越浓。将来的后洼,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发展。

我还要告慰父亲的是,我们弟兄几个也都按照你所希望的,都已施展着自己的才华。我二哥从林业局工程师的位置上退下来,回来后参与了李氏家谱的编纂工作,为李氏家族的延续和发展,描绘了浓重的一笔。我三哥从茂名电厂退休,享受着国家的退休待遇,生活非常幸福。需要补充的是,我三哥当兵时,在1956年冬天参加广州军区的射击比赛中,获得了一级射击能手称号,广州军区曾经往家里寄过一份喜报,可能是其他原因,或许是寄回来我没有看到,现在还保存在三哥的家里。上次去茂名,看到了这份喜报,我也替你高兴。我五哥因为1960年秋季国家经济困难的原因,学校散了,失学在家,这个你是知道的。后来接替了你的工作,也担任过一届生产队队长。工作踏实肯干,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为了你的希望,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称赞。我在教育战线工作了四十年,虽说工作平平,但是,一辈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毕生都交给了国家,教育部也颁发了荣誉证书予以表彰。现在退休许多年了,继续在学习的道路上攀登着。由于热爱文字,发表了不少的文字,并出版了四本文学作品,还加入了省作协,被人们戏称为迟来的文化人。我们都没有辜负你的希望,我们为李氏家族的繁荣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二哥和五哥虽然去世了,但是他们的吃苦肯干,不断追求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代。

你最担心的还是我哑哥。他不会说话,不能劳动,害怕他老了成为我们的负担。其实,你已经知道,当初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承担了扶养我哑哥的义务。我的房子在县城盖好之后,已经把他接到了县城,让他也过上了城市市民的生活。只是他在县城里没有农活可干,只好去寺山扒树叶。在一次晾晒树叶的时候,他不小心从楼上摔下来,救治无效,离开了我们。是我们没有照看好,我由此难受了好长时间。

你的孙子辈们也很不简单,在你的精神引导下,他(她)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工作也很稳定,有的成绩也特别突出。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好多了,真正达到了衣食无忧,幸福美满。你的重孙辈更了不起,在你和我母亲的神灵庇护下,都走出了一番新天地。还需要告诉你的是,你的第五代子孙已经入学学习,薪火相传,代代振兴的希望与民族振兴的希望同在。

可以说,你希望的正在实现,你所不知道的,正在出现。未来的生活将如何发展,就连我们也不清楚。因为科技的进步,让社会发展得太快了,乡村发展的结果谁都无法预料。但是,希望总会是越来越美好,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你尽管放心吧,人民的生活会一代更比一代好,一代更比一代强。

在你去世四十周年的今天,我回忆过去你给我们留下的点点滴滴,简单抒写了四篇纪念文章,聊以表达我们的哀思和怀念之情。如果父亲在天有灵,我就知足了。

在我发出第一篇纪念文章的时候,你的大孙子带着他的爱人,就早早地回到老家给你鞠躬祈祷。我三哥一家身在茂名,也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示了他们的缅怀心情。今天,家乡的子孙们,都会在你坟前祭奠缅怀。
2115 2020.12.07.

作者简介:李俊科,网名了了、巴族十三客,河南西峡八迭人,退休后客居洛阳。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联盟会员,洛阳市作协会员,洛阳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有《恩情重于山》、《赵洼,曾经的地方》、《后凹,远逝的记忆》、《山村细雨》等文学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