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唐风物韵百篇
文/高远
(一)忠贤垂史
隐逸鼻祖—许由
凡尘世事不相关,长遁箕山隐作仙。
夜岫临风兼听雨,朝霞吐日亦生烟。
流云高在飞鹮上,饮犊遥于洗耳前。
若是颍溪皆污水,人间何处有清泉?
注:许由,上古人物,陶唐时期隐士。东汉学者皇甫谧所著的《高士传》记述了许由隐居行唐县箕山、拒绝唐尧禅位的故事,刻画了许由高韬、淡泊的大隐形象。作为上古大贤,许由开启了中华民族隐逸文化的先河,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一个文化符号——隐逸鼻祖
乾隆二十六年,乾隆皇帝拜谒五台山途中曾驻跸行唐,在游览箕山之后,写下了《咏箕山》诗四首。行唐境内的箕山、颍水和许由村,都佐证了底蕴深厚的许由文化
中军儒将-郤縠
春秋十九伴明君,颠簸流离未别分
半百称雄恩国戚,一朝霸业换风云。
敞襟胸海容五岳,蔽日旌旗率三军。
承泽威名依续旧,只多衰草抱孤坟。
注:郤縠(前683年~前632年),春秋时期行唐城寨人,是行唐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第一人。
康熙十九年《行唐县志?人物志?乡贤篇》记载:“郤縠,行唐人。晋文公蒐於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公曰:‘何以知其可也?’衰曰:‘縠说礼乐而敦诗书,必知御兵之道。’公乃使縠将中军,而使郤溱佐之。”《中国通史?赵衰传记》进一步揭示了赵衰举荐郤縠的理由:“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
西汉谋士—李左车
身家世代庇皇荫,报国不辞长御侵。
愚将倾囊无妙计,高才有价论黄金。
恭谦对坐常非敌,大胜归来易别心。
天帝知君多善举,封神惩稼亦祥霖。
注:李左车,行唐史家庄人,秦汉之际大谋略家、军事家。初,李左车为赵将军陈余的谋士,为赵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赵王歇封为“广武君”。后辅佐韩信,为其出谋划策,取燕下齐,贡献甚大。他撰有《广武君》兵法一部,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千古名言。李左车在民间声望甚高,有雹神之誉。《聊斋志异?雹神》中,记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满沟渠而不伤庄稼的传奇故事。
开唐功勋—齐士员
昏庸暴戾满隋纲。志士不须助纣狂。
拨乱举旗明大义,辅贤立世正初唐。
功名振耳平云月,肝胆照人载史章。
仰目齐公今作古,亦随千步伴君王。
注:齐士员(?~639年),隋唐时恒州行唐人,出身贵族世家,其曾祖父齐常,官魏平南将军、豫州汝南郡太守;祖父齐恩,官北齐尚食典御;父齐羡,官隋代荆州记室参军;兄齐傲,官隋代泸州司兵参军;士员妻为吕氏,其子有世武、世文、世贵;长女为潘水府果毅和宜之妻;其孙分别名神感、神法、神雨等。
如今,在陕西献陵唐高祖墓东北向不远处,仍可见到那所石佛殿。后世考古学者对石佛殿的文物价值推崇备至,认为该佛殿对研究唐初官制、陵制、佛教文化和金石雕刻工艺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反映了唐代文化的丰富性。
花刀太岁—乐胜
风展轻旗向夕阳,玉骢宝骥紧随王。
扬蹄飞尘连天雪,呼哨归山满面霜。
久隐绿林非好汉,偶逢忠义戍边疆。
青龙偃月明如水,光摄三关到汴梁。
注:乐胜,宋朝行唐山照人,尝从招讨使杨延朗攻倒
马关,克之。以功加团练使。乐胜死后,人们在村中修乐胜庙纪念他。相传,明燕王扫北时,乐胜显灵,青天白日,村周围雾气蒙蒙,似帷幕将
满门英烈-周时雨
犊乾四面困清兵,晚照门西十里营。
铁甲生寒催利角,黄尘蔽日卷危旌。
高墙不御男儿在,长剑同抡天地惊。
周氏倾家无一死,问贼哪个敢偷城?
注:周时雨(1566年~1638年),明代行唐中羊社(阳关一带)人,出仕后移家县城北街,有兄弟6人。时雨为大,任四川潼川州州同;二弟霖雨,任江南淮安府同知;三弟甘雨,为倒马关参将;六弟膏雨,为万历年武举、镇抚司;时雨之子周珍、甘雨之子周瑄皆为守备。
蓝翎侍卫—魏殿甲
蓝翎黄甲侍乾清,金殿三鞭静五更。
将相徐行躬玉陛,帝王端仪坐龙城。
尊卑不过一朝事,胜败敢操十万兵。
烽火边关多殉国,犹关紫禁是阴晴。
注:魏殿甲(?—1869年),字开堂,贾庄村人,自幼读书习武,清道光十七年中武举,二十七年中武进士,为御前蓝翎侍卫,在乾清门当差。咸丰六年,到山西省候补署杀虎口任都司。十年,在海防中荣立战功,晋升三级,委任灵邱都司。同治三年,任代州守备,因御匪出力,赏戴蓝翎。八年,自朔州都司任调宁夏剿匪,正月二十四日卒于军中。魏殿甲死后,其祖父母、父母皆受封荫。
注解:参考《行唐县志》
高远:惟愿有一份稳静的工作养家糊口,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爱好陶冶情操。最信奉的四个字“经营人生”,来年目标:完成《行唐风物韵百篇》,不求传世,只求慰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