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耳山,为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山脉之一,位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岭。熊耳山西起卢氏县,向东北绵延至伊川县折而向东,南接伏牛山系,北邻崤山,主峰全宝山(在洛宁县境内)海拔2103.2米,花果山(在宜阳县境内)海拔1831.8米,鹰嘴山(在嵩县境内)海拔 1859.6米。
熊耳山脉,是中国河南省西部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东西绵延6公里,南北宽2公里。横卧在北庄镇。西南端接伏牛山,为秦岭东段的支脉。熊耳山脉,在商州城西五十里的金陵寺镇,高耸入云,两峰直竖,山脉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头40多座,海拔在211-584米之间。山脉系呈雁行状排列。以熊耳山和抱犊崮为依托,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龙抓崖(崩塌)、山泉和最典型的崮形地貌为一体。

熊耳山脉是一典型的低山丘陵山脉带。远远望去,熊耳山像一只大白熊,头东尾西地横卧着,像一扇张开的熊耳,故名熊耳山脉。以两峰状如熊耳得名。为伊河、洛河的分水岭。商州西五十里有熊耳山,两峰双峙,插汉凌霄,羲驭西沉,霞光高映,万壑皆明,千岩竞丽,临风远眺,令人有天际真人之想。山脉主山熊耳山海拔481米,是一处独有、华北罕见的岩溶地质地貌自然奇观。

熊耳山脉公园崮峰交错,仿佛一个个正襟危坐的君子,因此抱犊崮古又称“君山”。区内岩溶发育,千奇百怪的溶洞群,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双龙大裂谷天成奇绝,变化奇妙。小石林如玉手擎天,又似莲花绽放,龙抓崖下巨形的灰岩滚石随意堆砌,无不展示出大自然的伟力。更兼山泉淙淙,湖光迷人。构成了熊耳山地质公园特色独具的地质地貌景观。

熊耳山山顶堆满灰褐色的巨石,这些石头像是经过高温燃烧过的陨石,也像火山喷发的熔岩。山顶上有两处巉岩直竖,恰似一对熊耳,看起来摇摇欲坠,却亘古不变,使熊耳山显得险峻神奇至极!熊耳状岩石下面依次是悬崖峭壁和乱石堆,石头缝隙中顽强地生长着开白花的灌木和野草。
我猫着腰,踩着石头凹陷的地方,手扶峭壁,小心翼翼地登上山顶,靠在熊耳状岩石上,仔细观察周围的风景。天空中棉花团般的云朵自由卷舒,红彤彤的太阳照射下的崇山峻岭格外苍翠。熊耳山的半山腰是居民区,房屋整齐,绿树成荫,交通方便。一层层梯田围绕成漂亮的同心椭圆,地里绿油油、金灿灿,承载着勤劳的村民的希望。接近山顶的地方有银白色高耸入云的通讯铁塔和原来的采煤场。山顶巨石直立成峰,匍匐成阵,震撼人心!熊耳山高高在上,怡然自得地接受周围青山绿水的朝贡。
站在熊耳山山顶向东眺望,两块重叠成趣、状似金龟的巨石,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这就是金龟垭。据说金龟垭的东侧还有显神寨,我便爬下熊耳山,向东走过金龟垭,一座突兀而起300多米高的山峰,十分雄伟壮观,即为显神寨。
传说该古寨有一神井,水味甘冽,取之不竭,是百姓的生活用水。后来泉水被恶霸占用,百姓祈祷上苍护佑,菩萨见民心虔诚,便驱除强人,拯救了一方生灵。百姓感天之灵,在山寨修建菩萨庙,这是显神寨的名称由来

登上显神寨,向东北俯视,商州城池尽收眼底;向西南远眺,杨斜和金陵寺的风光一览无余。在显神寨上,拂晓可以观看日出全景,太阳西沉时可以欣赏熊耳晚霞。
熊耳山处于暖温带南部,亦受北亚热带气候影响,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良好。《水经注》记载熊耳山"双峰竞秀,望井铭耳",《尚书禹贡》上有"导洛自熊耳"敞而得名熊耳山。自古为道教圣地,中原名山。
熊耳山山脉是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支脉之一,位于崤山东南,分布在洛河与伊河之间。山脉总体呈东北-西南向延伸,西南端与伏牛山相接,其间无明显界线,向东北一直延伸到龙门西山,全长约150公里左右。
熊耳山山脉大致以木柴关为界,可分为西南与东北二段。西南段山脉宽阔,在卢氏至栾川一带宽约150公里,向东北逐渐变窄。东南段山势高峻,多为中山类型,海拔常在1500~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部分在1200米以上。山体完整,山势异常高峻雄伟;特别是构成伊河和洛河主要分水岭的熊耳山脉主脊,突出山峰常呈锯齿状矗立,海拔多在1800米以上。

熊耳山的山体主要由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震旦纪硅质灰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等组成。山坡坡度,南侧较小,为25~35°,北侧较大,为35~40°,局部高达80°以上,多系断层所形成的悬崖。岭脊多呈锯齿状,有的为猪背岭脊。山地中片林较多,森林覆盖率30%左右,是河南省山区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向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分流。形成平行状水系,主脊两侧被这些众多支流切割成一系列横向山岭,岭脊也很狭窄峻峭,有不少陡峭的山峰,海拔300~1600米,河谷切割较深,多呈V形峡谷状,山势十分险峻。
木柴关东北地段,山势渐低缓,一般以低山类型为主,并广泛分布有丘陵。其中低山集中分布在该段的西北部,部分山峰超过1000米,如木柴关东北寨杯山海拔1113.7米,低山海拔大部分都在600~900米,如黑山海拔833.4米,西岩山海拔864米,半坡山海拔810.8米,西老羊坡海拔649.1米。该段的东西部,广泛分布有起伏和缓的丘陵。
熊耳山脉东北末端与东西龙门山之间,由于伊河切穿山体形成峡谷-龙门,壁陡谷深,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加之北魏至晚唐间建寺凿窟,是著名游览胜地。

熊耳山是隋末唐初的枭雄、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殒身之处。根据《旧唐书》记载,李密在洛阳邙山之战后,败于王世充,与王伯当、贾闰甫等部将一起投降了唐朝。唐高祖李渊封李密为紫金光禄大夫。后来,李密担心唐高祖猜忌他,便趁着唐高祖派他去黎阳招降旧部之时,率王伯当等人再度反叛。行至桃林,李密占领了县城,并派人联络旧部张善相,请他前来增援。然而援军未到,驻守在熊州的唐军将领史万宝和盛彦师便率军前来征讨。李密不敌唐军,败逃至熊耳山,中了盛彦师的埋伏,被射杀于乱军中。王伯当也同时被杀。
熊耳山自然保护区全称洛阳熊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洛宁、宜阳、嵩县、栾川四县界岭(熊耳山主山脉)的南北两侧,由故县、全宝山、三官庙、宜阳、陶村、王莽寨、大坪七个国营林场的部分林业用地组成。地理坐标为北纬33º54'~34º31',东经111º10'~112º09'。主要保护对象为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

熊耳山唯一的一棵冷杉松树
保护区于2004年11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32524.6公顷,核心区面积7683.5公顷,缓冲区面积8954.3公顷,实验区面积15886.8公顷。
保护区内植物种类1895种,隶属151科680属,蕨类植物23科62属165种,裸子植物3种7属14种,被子植物125种611属1716种。在这些植物中,有乔木33科150属400种,灌木21科60属210种,草本植物74科408属1120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河南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1种。
熊耳山丰富的森林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生存提供了良好环境,该区内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据初步调查,保护区内共有动物2000余种,隶属6纲44目226科527属。鸟类15目34科86属l69种,其中雀形目81种,非雀形目88种,兽类6目19科32属45种,西栖类2目4科6属10种,爬行类3目8科15属22种,鱼类3目4科8属16种,昆虫类15目157科380属近20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

保护区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随着长期的自然更替和演化形成了以青岗栎群落、姜子木群落、千金榆群落、青皮椴群落、水曲柳群落、化香群落、黄栌柴群落为主的植物群落分布结构。该区内植物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形成了三个分布带,海拔640~1000m之间为落叶阔叶林带;1000~1500m之间为针阔叶混交林带;1500~2000m为针叶林带和山顶灌丛矮曲林带。暖温带与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该区具有显著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保护区区地理位置独特,具有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征,是河南省较大的一处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保护区内森林面积较大,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森林类型,林分质量高、覆盖率大,是价值极高的多功能生态林。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