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又见东田
文/陈爱秀
初秋的傍晚,太阳带着依依的眷恋,映衬着多彩的云层,渐渐西沉。淡淡的余晖下,足佳鞋业市场中的店面陆续关门了,路上的行人慢慢地多了起来。这里便是我的老家东田村 —— 一个远近闻名的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
在我的记忆里,东田村是一个多变的地方,如同色彩斑斓的秋日晚霞。正因为如此,我总喜欢与家人一起回东田。每次见到“东田欢迎您”的石坊时,我们就把车子停放在村委会的门前,步行回家。穿行在绿树掩映的乡间大道中,看着不断出现的市场、商店、厂房和公园,心里早已分不清,这到底是农村,还是城市。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车行绿道上,人在画中游。”改用王维的诗来形容东田大道,是再恰当不过的。大道新修建不久,贯穿整个东田村。路旁种满了香樟、银杏、柳树和桂花树,与红叶石楠、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等低矮的灌木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大道上走着,放眼北望,白色的厂房、金色的稻田和绿色的桑园,洒落在水乡布幔之中,俨然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很是好看。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大道西侧的农民新村。近百幢欧式风格的“花园洋房”,黛瓦红墙,整齐划一,一副好气派的样子,让城里人煞是羡慕。路的东边是老式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老者采桑养蚕,孩童自得其乐,一派祥和的景象。 “老同学,今天回家啊?快来我厂里坐坐。”儿时的玩伴看见了我们,热情地招呼着,把我们接到了他那豪华的公司总经理室。“企业怎么样?看上去生意挺不错啊!”“马马虎虎,还过得去。来,喝茶,喝茶。”说到那些花园洋房,他似乎有些感慨:“在农村生活了半辈子,谁能想到还可以住上别墅,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啊!”
寒暄过后,告别同学,我们转而向西,来到利顺桥。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迎春花的枝叶几乎遮盖了用石块砌成的河岸。远处,一艘小船缓缓地摇动着,微波荡漾开去,激起一层层如唱片般纹理的涟漪。桥的西南边,便是占地12000平方米的农民公园了。公园的中间有一个古典式的凉亭,两旁立有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在高大的香樟树和低矮的灌木丛之间,是养着许多锦鲤的荷塘。硕大的石榴挂满枝头,在绿色的主色调中显得很是醒目。叽叽喳喳的小鸟在林间雀跃着,似乎在唱着欢快的迎宾曲。

咚咚锵、咚咚锵……公园西侧的村文化中心里,传出了锣鼓的声音,那是本村的老板们轮流请来的戏班子在演出。无论春夏秋冬,演戏是文化中心的主要节目。另外,老年腰鼓队、夏季纳凉晚会、秋季皮鞋走秀等特色文娱活动也经常开展,丰富着村民的业余生活,引导村民们破陋习、树新风。文化中心是四合院式的老宅子,大门朝东,门口立着一个六七米高的牌坊,戏台、茶房、棋牌室、酒家、超市等环布四周。门前盛开的广玉兰洁白红芯,吐露着富贵的气息;海棠已挂满了暗红色的果子,显现出灵动的诗意。看戏的人已在陆续前来,无论年龄大小,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我给你打个招呼,你给我问个好,全然看不出劳作一天后的倦意。 我倚靠着绿树,沐浴着斜阳,望着广场上的人群,享受着时代变迁带给我们的惊喜。东田,一个只有550户人家的小村落,却拥有100多家上规模的制鞋企业。近年来,村里陆续建起了鞋业市场、工业园区、农民公园、酒店宾馆、物流园区,可谓兴旺发达。但在我眼里,最让人高兴的是这清澈的河水,这布局合理、赏心悦目的环境。
我伫立在河边,任低垂的风儿把我从惆怅中吹醒,任河水的凉意把我从恍惚中触动。这时,我忽然想起村干部几天前的一番介绍:“这儿是依托市场而建的两幢商贸大楼,那儿是即将新建的村民集聚小区,中间还将开挖一个湖泊,50多亩,让水系环绕村庄……”
夜色流淌,灯火闪耀,整个村子已笼罩在似纱的薄雾中。如果此时从空中往下看,这里一定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我相信,东田还会变,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我更相信,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那就是东田人的纯朴与热情,勤劳与执着。

作者:陈爱秀,桐乡市女作家协会副主席,爱好文学,喜欢写作,作品入选《桐乡百景》等女作协作品集。
主播:繁华,孟繁华 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喜欢主持,弹琴,舞蹈,摄影写作等等。酷爱诵读。用心朗诵,以情传声,以声会友。曾获海淀区图书馆线上朗诵大赛三等奖。多次现场主持晚会、音乐会和舞蹈大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