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淑环)近年来,随着互联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网络等方式实施诈骗,犯罪行为层出不穷,使不少人上当受骗,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为提高学生的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2020年12月3日,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偃师市人民检察院首期“反电信网络诈骗”进校园专题讲座在该市市直中学成功举行。

该活动以“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为主题进行现场讲解,同时,还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30余次,通过微信、宣传册等形式向师生及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加强了与师生群体的互动联系,有效的提高了师生和家长的防范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市检察院、市关工委、团市委、市教体局等有关领导和该校1200多名师生及家长参加了当天活动。
讲座主会场设在该校多媒体会议室,分会场设在该校24个班级教室。讲座由课前研判、典型案例导入、师生互动、观看法治微视频及宣传画册解读等五部分组成,通过”我讲述、你思考”、“我提问、你分析”两种活动方式展开,旨在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检察监督新理念,提高师生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师生对电信网络诈骗抵御能力,预防校园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发挥学校和家庭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的作用,有效促进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有效衔接,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检检察官李淑环以《防范诈骗,你我同行》为主题,给师生做了一场关于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的讲座。讲座中,检察官向孩子们讲解了什么是电信诈骗、为什么会出现电信诈骗、电信诈骗的特征以及如何识别预防电信诈骗,并通过身边的案例向孩子们普及了十多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剖析了青少年法治观念淡薄等不良问题,警示学生要遵纪守法,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不要贪图小利而做可能触犯法律的事,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反诈骗法律知识,积跬步至千里、养小德成大德。并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将遇事沉着冷静、心态积极乐观、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邮件)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等防骗妙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全体师生敲响了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安全教育的警钟。检察官的讲座条理清晰,将预防知识讲得清楚易懂,案例鲜明典型,引发了师生对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的认知,“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如何应对骗子的套路”、 “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激发了师生及家长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时不时还拿出笔将要点记在笔记本上。

正如检察官在讲座上所说,随着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多媒体等科技对人们的生活的渗透,电信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网上购物诈骗”、“冒充亲友诈骗”、“安全账户诈骗”、“网络中奖诈骗”、“网络抢红包诈骗”等,自己或者身边的亲朋好友或多或少也遇到过。举办这类讲座,不仅仅为了提醒师生们做好自身安全防范,同时也要通过他们告知家人,尽可能普及防诈骗知识。
市直中学校长王东科说:“这次的宣传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我校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也体现了检民携手防诈骗的决心和信心!”
市关工委副主任王要红表示:此次讲座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给人很多启发,使广大师生们对电信网络诈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防患与自身信息保密意识,加强了同学们的遇事处理能力,并有利于同学们树立诚实、不贪心、不盲目的人生观念。学校师生要积极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资料带回家,向亲属进行讲解宣传,增强“亲友圈”、“朋友圈”的防范意识,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和防骗技巧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让每个家庭都有防诈骗意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家长们纷纷表示,听了这堂法治课受益匪浅,将与检察官和学校老师一道,投入更多精力陪伴孩子,关注孩子,通过绘本、网络普法栏目,模拟一些场景,以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共同反复练习,固化于心,外践于行,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关注孩子心理、生理、情绪变化,与孩子一起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增强孩子的反诈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小小宣传员,遇骗不惊,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还要将今天所学到的防诈骗法律知识带回家,传播给更多的人。
今后,偃师市人民检察院将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让广大师生真正了解电信诈骗的发案特点,学会防范诈骗,做到反电信诈骗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切实保障师生的财产安全。
【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