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千阳 朴实勤奋千阳人
文:郑光前| 图:白云
说起千阳县,大多人最深印象莫过于望鲁台和千湖湿地,这一台一水是千阳县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风光两张靓丽耀眼的名片。
虽说千阳距离宝鸡市区不到四十公里,乘車行程也不过1小时左右,但我与千阳仅仅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
第一次是去陇县,坐车路经千阳,那还是很多年前的事,汽车走的是翻越千阳岭的公路,(那时还没修隧道)千阳岭山大沟深,坡陡弯急,车在山顶绕了很多时间,才下山岭到千阳县城。还有两次是在千阳县城办事,才有幸游览了县城,还专门登上望鲁台,瞻仰了我心目中的古代先贤燕伋,并去游览了千湖湿地,欣赏了山水美景。
位于关中西陲的千阳县,素称一千个太阳升起的地方。七山两原一分川的地势,山川峻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民风淳朴、文化底緼厚重。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古代被尊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孔子门下的七十二贤之一,中国尊师重道第一人一一燕伋的故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这样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我在2019年才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认识,这得益于市杂文散文家协会组织的一次千阳采风活动。
2019年5月中旬,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到千阳县进行了一次,“发展特色农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乡村行”釆风活动。那天早上,我们一行人在宝平路汽车北站附近乘坐千阳朋友等候的专车前往。
九点左右到达千阳县城千湖湿地入口处时,热情的千阳会员文友早已在那等候迎接我们。那次釆风,我们深入到黄里古镇、崔家头镇、张家塬镇、城关镇实地参观,在村民果园、蔬菜大棚、田间地头和村民交流,了解致富经验,还参观了全省农村集体经济二十强之一的张家塬镇宝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站在北塬上,蓝天白云,艳阳高照,远眺逶迤苍茫的千阳北山,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眼前一亮,心情格外清爽,这是我第一次上渭北千阳的乡村大塬,感慨万千。中午,热情好客的千阳文友特地安排我们品尝了特色美食——千阳大肉泡。千阳的大肉泡,肉嫩汤鲜,肥而不腻,色、香、味俱佳,吃的人酣畅淋漓,吃后回味悠长。
那天,我对常在文学群看到发表作品的千阳朋友一一对上号,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们之中有我在扶风采风时就已经认识的李宝智师傅。那次在扶风县活动的接触中,李师傅留给我的印象是豪爽义气,热情实在,憨厚合群。他身上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是吴万哲先生笔下近40名《西府奇人》之一,名副其实的农业土专家。近几年为科学种田,推广光碳原浆无公害化肥,栽培优质瓜果蔬菜,
帮助农村科学致富在做不懈地努力,并爱好文学写作。有在县文化馆工作的魏爱云老师,她不仅文才出众,还是一位编辑,散文小说、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有在基层乡镇工作的吕晓兰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有佳作发表;有当“园丁”的王秀敏老师,常常佳作连连;有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座讲师、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讲师史永锋老师,他对孔学、传统文化颇有研究,我曾聆听过他的专题讲座,很有收获;有在县政府担任部门领导的姚孝贤、王维新老师,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仍笔耕不辍,他们的佳作登上海外刊物并有个人文集出版;还有孟润梅老师,在车上,她向大家讲述了她坎坷的命运,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吃惊,但她很乐观,顽强拼搏,照样活出人生的精釆,2019年底一次活动中,几个人谈起文学创作,孟老师说2019年她发表了近40篇文章,让人敬佩。他们每个人,各有所长又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对文学的挚爱,对写作的痴迷。不管是生长在千阳家乡还是工作在千阳这片热土上,都是对千阳有着深厚的感情,用他们手中的笔,从各条战线、从不同角度书写千阳、宣传千阳、反映千阳的辉煌,传递正能量,通过他们的文章、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千阳,认识千阳,他们可以堪称为宣传千阳的“形象大使”。我也是通过他们的文章和实地釆风,才对神奇的千阳有了更多、更深、更新的了解和认识。这一个个千阳人,一件件千阳事,不由我感叹:大美千阳、朴实勤奋的千阳人。

二排左二郑光前老师
作者简介:郑光前,(网名:冰冻0点)宝鸡市渭滨区人,陕西省教育学会会员、陕西省于佑任书法协会会员、市教育学会员、市文学创作学会会员、市散文家协会会员、金台作协会员,《作家地带》签约作家,退休教师,爱好文学,书法。文学作品多篇发表在国家、省、市报刊及公众平台,并有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