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体会
文/ 窦建民
经过几十年来的学习、临帖、实践、探索,对书法这门文学艺术,有了比较深刻而丰富的认知。
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国哲学对立统一的思想结精,展示了挥洒自然以形造势的传统美观。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章法结体、疏密润躁、疾迟虚实、刚柔欹正等行为元素是对立统一的。若无这些对立的行为元素,书法则平淡无奇,了无意韵,既没创新,更无赏美。就成了“馆阁体”了,然而只有对立而无统一,则又突兀怪异,审美价值不高。故只有对立统一,把诸多行为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才能奇趣乃生,韵味无穷。
余多年注重于书写的实际应用,为单位和个人服务,为社会做些贡献。但我深知书家之所以为家,主要在书法艺术上要有较深的造诣。要博揽群帖,临摹结合,取大家之长,补个人之短。从基础构想,到意境创新。从结体章法,到遒劲挥洒,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磨炼。个人必须有高层次的审美要求,深度地文化知识积累,以及高尚人格与品德的修养,才能谓之以家。余自工作以来,热爱生活,热情工作。业余爱好,学写字炼书法,始以王羲之兰亭序当习之,继以颜真卿、柳公权习之,后又临米蒂、赵孟頫、文徵明之帖以及魏碑等。不管临哪种帖,我均以取势取韵为出发点,取势主要是:一学笔法的起落收放,二学结体的特点框架,换句话说,结体主要是学习碑帖,点的书写位置与形状,和笔画的長短与曲直。三学笔力的运酬为握,提按的节凑,快慢把握等。取韵主要是:一学习笔杆的使转,笔力的到位,怎样才能把笔力运用到笔尖上。二学行笔的沉浮,行笔的疾迟,字的连接和笔断意连的造势。三学习字的大小、欹正,墨的轻重、浓淡及长画的正斜等。这些都是造势增韵的关健。所以,余这些年爱写一些行草之类的作品,在一幅作品中,行书不用说,但草书必须规范,草书字必须有来处,不是随心随意草。整个作品,追求势和韵的突出,形和境的创新。另外,在书写速度上主占一个“快”字,如行云流水,燕子璇飞,注意力集中,才能圆满完成一幅作品。

对于学习书法,应以继承传统文化为主,应遵循楷、行、草、隶、蒃的规范写法。行、楷、隶要以帖为主,写成的作品要观者,必须认得字,才能评其好坏。草、蒃二体也得规范草写,不能自创草、蒃书,更不能习写丑书,有的人密的过度,疏的变形。有的人开创了用“拖把”写字,真是歪曲了书法含义。我们要学习书法的正道,以传统为准绳,以历史名人为楷模,以碑帖名帖当模样,常临常练,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所出作品尽量使读者观者,能认清字容,了解其意,否则,再好的书法作品也只能白光两道,纯属废纸一张。
余自撰写创作的“大美三秦”和“兰亭记”以行草为主,以疏密、疾迟、刚柔为径,挥洒飘逸取势,欹正浓淡含韵,使整个作品彰显大方自然,笔力柔劲,有气昌势立之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