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魏新河、李静凤、梦语、蓝衣、dumb、让眉、郑雪峰、李梦唐、金鱼、嘘堂、兽、夏婉墨、云心自在、杜随、天台、龙帝天、南华帝子、安全东、天许、胡僧、添雪斋、雪泥萍踪、发初覆眉、碰壁、孟依依、书生霸王。
残荷按:梦语,南通人,近年来少见之女性强手,最擅七律。与一般女子多抒性灵不同,其人洞达世事,精于提炼,其诗布局严整,运笔妥帖,好写历史,骨力强劲,苍健而外,能以温润调剂,于众多女作者中可谓别是一格,惜受思维所限,格局未阔,变化略少,笔意多有沿袭,此亦一病。
(起句以实写虚,好。即花近高楼伤客心之意。一揖,出谒字。孤,百,映照。)
(紧承上联。天,双关。孤梦,高吟,是杜一生表里两面。)
(同北望,横流,结得萧飒了些。不及老杜与宋玉作比贴切。)(一场忙碌,仍是莽莽森森,这是汪一生最大悲剧所在。正如拙诗所云:人天倘仅做诗人,星熠青冥珠熠尘。谋国书生偏误国,梅花终自没荆榛。汪不是无才,但他的诗才文才远胜他的从政之才。昧于此,负气东游,是他一生最大的失策。)(柱臣心,感驱鱼,看争鹿,如剥洋葱,层层深入。千秋残局,具有历史纵深感。)
(倒悬忧,这样的古今比拟,属于艺术的夸张,是否恰当且不说,但在艺术上是有力的。结即长使英雄泪满襟之意。)(儒所大,可谓大气凛然,然代价何其沉重,故谓恨重重。)残荷按:碧城堕下——尘海——老,轻——误入,徒教——长向禅门卜后生,应该说这是一种极为传统的审美逻辑,一个美好身世,但是雨打风流去,还有一些特殊曲折的遭遇,来日如何呢?只得遁入空门。这的确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文人视角。诗词之佳在字面,更在格局。而本诗的格局,未能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此诗结束之套路,于作者诗中堪称屡屡可见,如:我欲亭前赊一角,春光坐老看潮平。忽忆东坡寒食句,且凭泥雪证诗禅。解识琴心弹碧水,一帆孤影没江南。揖别犹惘惘,菩提乞一枝。他年愿作林下客,抱瓮方塘久忘机。
题解:扫叶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公园中,是明末清初画家、诗人龚贤的故居。
(一片无奈。王维: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倪瓒:坐看青苔欲上衣,一池春水霭余辉。已上衣则更近一步。)(怅惘,又接回幽怀,前有桑海,隔世出得自然。何以遣愁,前付哀笛,今付夜读。结语清冷。)(三句皆首句,四句单看好。然置于此不易理解,似须补为万竹曾与鸣琴方通。)
甲午立秋前夕,过江浦求雨山拜访靑凤姐褪红簃,同者洗砚、晚成、萧檀、花雨斋兄。
(解,化解。愚痴,即执念。《法华经·譬喻品》:愚痴暗蔽,三毒之火。)
(英雄谱,太过夸张。作者为突出华夏湮沈之结论,不得不尔。)
残荷按:通篇妙在有力,却又不费力。鉴之胸次开,落落蕴丰彩。结句实为赘疣,不如删去。残荷按:似水深,久沉吟,遗何处,始解寻,隐隐可见一段情事。初雪翻飞实幽怀之触发物,然而既已遗落,纵寻何益?遗何处,非真遗落,而是蜷局潜藏起来。此诗交代太过清楚,宛如全龙,反失含蓄之旨。予有一绝,情调似之《闲忆(1.17)》:铁牛入海遍缁痕,赖有山云袖拂尘。若问忆中何所有,梅花清月并斯人。残荷按:回首人天俱浩渺,一声寒磬数峰云。转结颇惊艳,似顿悟,似慨叹。残荷按:莫讶阁前云气紫,万峰如笏正朝宗。气象端肃,措笔稳正。残荷按:此种世情之作,作者集中难得一见。转结简淡温馨。
评者小记:由于本系列基本完成于2017年以前,评论的量也较大,所以中间可能存在不少讹误或者走眼处(包括作品版本问题),待异日得暇,再进行调整和订正。如诗友觉得存在舛误或冒犯处,敬请原谅。
留取残荷,江右人氏,承社社员。多绝句,编有《执殳》《大城》《飞毂》和《荆楚》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