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车
秋日阳光,温暖而透明。洒落在小区的公园里,流淌在骑童车孩子稚嫩的脸上,悠然自得。童车也是我幼时日思夜想得到的。
我生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物质还是匮乏,温饱困难。我所在的村紧邻小县城,当时的北关大集就设在大观园十字路口以北,逢月二、七日。最开心的就是跟着爹娘去赶集了,记忆中的鑫源金店原址就是桥头饭店,那里烙的杠子头硬面火烧特别香,九分钱一个,我和弟弟总会一人分得一个。记得那时去赶集,娘都是把平时不舍得给我们吃的鸡蛋攒起来,逢集用那个人造革的黑提兜提着,赶集卖掉后买油买盐。就为那个火烧,总盼望着鸡蛋快点卖掉,一般都赶在临近中午下集时,鸡蛋就出手了,火烧也买上了。一边吃着火烧,一边跟着娘去逛门市,县城只有三家商店,就是民主路北边城关供销社(现在的维客利)、民主路中段百货大楼(现在的亿佰家)、影院对面是副食品公司(现在的华兴商场)。
一进百货大楼门口的时候,就会瞥见精致的童车摆在货架上,涂着红漆,发着亮光。吸引着我的眼球,两眼看的发直。心想,要是我也有这么一辆车子就好了,可以带着弟弟玩耍或者赶集,对车子的痴迷,总是留恋不舍,只有在老人的不断催促下才悻悻离开。“娘,我也想要这一辆车子,”娘这么对我说,“到时咱有钱了,就给你买”。我一边走着,还是忍不住回头看那辆车子。
岁月在悄悄流逝,心仪的童车一直没买上,等到了十三四岁时,一些同龄的孩子都学着骑大人的自行车了,我羡慕不已,也想学,得到了娘的支持。娘吩咐爹把大金鹿后货架子绑一根米数长的木棍,初学时以备车子歪了,就不会摔跤伤人。那时坐在车子座位上根本够不到蹬车,就在大梁底下或者骑在大梁上。在娘的指导下,我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份得意,那份自豪,甭提多高兴了。学会骑车的日子里,每逢大人们不在家,就偷偷和弟弟、伙伴们一起骑着车出去玩。
我结婚有了女儿之后,娘帮着给带。在女儿两周岁时,娘给她买了一辆红色的童车,说是弥补了当年没钱没给我买童车的遗憾。女儿学会了骑车,整天乐悠悠的在院子里转圈。儿子两周岁以后,也给他买了一辆三轮,这小家伙,整天围着客厅、卧室自驾游。真的羡慕儿女们的童年有童车相伴。每当这时,娘总说我生不逢时,还真是的,当今的小孩都是一人一辆童车,条件好的还开上电动童车。
岁月不居,光阴似箭。一晃四十多年过去,小时候想得到那辆童车的迫切心情依然在心头萦绕。看到蓝天丽日下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尽兴玩耍,我们依然童心未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对于孩子们的需求有求必应。因此我也释怀了,人就是这样,总是在记忆的长河里,留下许多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这些将激励着我加倍珍惜、热爱生活,为历练一个家庭而努力!
作者:杨红 昵称:一束阳光
《北方美食在线》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