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唱和诗刊第551期]

写作的秘密
张三里(新疆)

关于写作的秘密是什么?初学写作的时候,写了些时日后,觉得自己没得写了,这是正常的一个经历。到底要怎样才能有的写呢?实际上写文章很简单,就是讲真话;学会在文章中讲真话,大抵上就有的写了;懂得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去写,文章也就变得漂亮一些了;如果说写作有什么秘密的话,讲真话就是写作的最大秘密。
写文章的讲真话是讲什么样的真话?实际上就是讲自己生活经历的真实、讲自己内心感悟的真实、讲自己思空想象的真实、讲自己基本理解的真实,就这么简单,把这四个真实抓住了,就有瀑布一样的文字情绪了,也就有写不完的文章了。我的这篇作文,就是第四种,讲自己关于写文章的基本理解。
写文章的讲假话,是指一种违背自己经历的真实、感受的真实、想像的真实和理解的真实的写作,这样的文章写作,是持续不好的,文章写完了也是打动不了人的。去年诗刊社搞了个“诗写三沙”活动,据说有五万多首作品参赛,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诗刊是中国诗歌的“老大”,有号召力;第二,中国写诗的人很多,并从侧面证明了诗歌在中国还是没有被写作者抛弃;第三,这样的活动于诗、于写诗都是有益的,尽管对这次活动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就诗歌本身来说,值得搞一搞。
关于假话写作,就“诗写三沙”中的一些作品举例来说,体现了假话写作的几个方面:
假话写作表现之一是背离生活最基本真实感受的写作,读“诗写三沙”中的一些作品,总之,感觉到的是,去过三沙的、没去过三沙的都在写三沙诗,有感觉的、没感觉的也都在写三沙诗。三沙我没去过,但海南我还是去过几次的,对那里的岛光海色还是有些感悟的,可是读这些写三沙的诗,读来读去,有一些作品总是让人有一种别扭的感觉,一部分人分明是既没去过三沙、也没有多少感悟、更不善于展开诗歌的想象之翼,然而,却也憋着劲、抓着脑壳子、咬着牙,终于诗写了几首“三沙”出来,这样的写作是完全没有生活经历真实的写作,当然是假话写作,自然感动不了人。
假话写作表现之二是不善于展开思空想像、缺少真实感悟的写作,那些浅显、直白、口号之诗的作者也许并不是没有写作技巧的人,写这类文章的人,要么是从来没去过三沙、缺少真实经验,要么就是虽然去过三沙但不会展开诗歌想象;或者也有部分人可能真的是诗歌技巧不行、讲不出诗歌的真话;总之,读完之后,感觉这一类作品也是假的不行。还有一些稚嫩的写手,语言直白,立意也不高,文本表现上的诗歌技巧几乎是零,把真话说得跟白开水一样,无盐无味,成了文本的“假空白”,这一类的作品,同样是由假话写作产生的。
假话写作表现之三是虚张声势、故弄玄虚的写作,一部分诗歌从文本上看好像很不错,作者的诗歌技巧不差、诗歌想象力也不差,这类作品的作者显然是写诗的老手,他善于运用技术手段来掩盖他文本里的不真实部分,所谓“扬长避短”是也;但不管怎么掩饰,也经不得细嚼,因为细部类的真实没有,虚张声势的眼花缭乱,纵然技巧再高,也无法创造出内含的生动与深刻,只能是唬人。有一首写海岛上士兵的诗,并没有真实地抓住当代中国海岛上士兵的生活之真实细节,最基本的真实元素都没有,再会想象、再会玩文字游戏也无济于事。这样的文本写作是没有价值的写作,也是一部分写作老手容易犯的错误。
初学写作者,往往也懂得写文章要讲真话,可是不知道怎么讲。其实,这个在文章里讲真话很简单,最简单的讲真话就是实写与虚写的问题,这个实在的写要真实,这个虚空的写还是要真实,把这两点抓住了,真话的文章也就出来了。
举例:“我在月夜的山野里,高一脚、低一脚、踉踉跄跄地行进着;月亮皱着眉头问身边的星星:山野里的那个人,是不是喝醉了?”
这段话的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前一句的实写是真实感受的,经历过月夜山野的人就知道,在月夜的山野里是不太能看清道路的,月光在山顶,崎岖不平的山路经常被山影、树影所遮挡,自然高一脚、低一脚,走累了的脚步自然也显得踉踉跄跄;所以,这个实写的生活经历是真实的;下一句的虚写,用月亮与星星的对话来进行,这是一种感悟上的虚写,运用拟人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让人得到一个臆想中的真实;这个虚写与实写都聚焦在“踉踉跄跄”上,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了黑夜山野走路的境况。
小说中的人与故事是编的,这个真实又是怎么写?这个真实,其实更简单,展开想象力,将故事编好,把故事里的人物时代、生活背景设定好,对这些人物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日常生活环境、包括衣食住行等场景物件的物质环境、时代里的事件对人物的影响要素、人物心理活动与所设定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度、人物命运转换与时代内生活的相融性等等,把这些与在故事里所要讲述的人结合起来,这个小说就真实了。例如,写当年中国军人抗美援朝的故事,写中国军人从山东坐高铁到沈阳,空军飞行员驾驶歼20战机在鸭绿江边盘旋,吓得美国鬼子不敢过三八线了,这个肯定就假了;写中国军人过冬的棉衣都还没准备好,但为了祖国,他们坐了两天哐咚哐咚的火车到了沈阳,不顾劳累,马不停蹄地赶到鸭绿江边,又连夜悄悄地进入了朝鲜,第一仗就把美国鬼子打朦了,不知道这些中国军人是从哪里突然出现的神兵天将;这样写,就让读者觉得真实了。再看看梁羽生写的武侠小说,用那么长的中国历史跨度来写,梁羽生肯定没有在那些时代里生活过,但完全可以运用想象、通过上面讲的那几点,把人物、命运与时代相关联起来,小说也就让人觉得有真实感了。
文学作品写作中的讲真话,一定要避免罗嗦话,不能是流水帐地说话,要运用必要的技巧来讲真话。运用技巧讲真话是文字创作的最大特质之一。虽然会讲真话,但表达技巧不丰富、表现手法有限,也是让人不爱听的。
所谓经历的真实,举例;我在旷野里快速奔跑,风儿迎面吹来,吹得我的眼睛都难以睁开。所谓感悟的真实,举例;我在旷野里快速奔跑,风儿迎面吹来。我跑的越快,风的阻力就越大;我们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啊,一个前进的征途,就是迎着阻力向前的进程。所谓想象的真实,举例;我在旷野里快速奔跑,风儿同烈马一样迎面撞来。所谓理解的真实,举例,我在旷野里快速奔跑,风儿却迎面拦阻;风是自然的造化,它没有意识,却影响了我奔跑的速度。
总之,在文学写作中一定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善于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把自己经历的真实、感悟的真实、想象的真实、理解的真实说出来了,也就基本上能抓住真话写作了。抓住真话,也就有写的东西了。讲真话,是写作的第一大技巧。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需学会说真话;要想说好真话,还得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才行。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驾驭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这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必需经过的过程。不经过这一历程,提高写作水平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关于写作表达技巧,不同的作家,虽然写作的本身都是写作,但每一个作家的技巧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直至千差万别的,但不代表没有基本的规律,一个用心积累的写手,通过一定的写作实践后,是很容易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的。
所谓表达技巧,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善于打破时间顺序、场景秩序,善于运用心理时间感受上的差异,善于采用顺、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善于分清主要与次要,善于运用一定的修辞进行表达等等,技巧也就差不多了。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懂得强调重点,懂得在关键部分让读者产生阅读“饥渴”好奇心,这样,文本也更让人觉得文彩许多了。写作技巧,实际上是熟能生巧。
对初学写作者来说,在文学写作中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即转换陈述角度、理清叙述线索、巧妙设置悬念、懂得合理剪接、善于文章留白,做好这几个方面的话,写作的基本技巧也就有了;能精于这些方法,则驾驭表达的能力肯定不会太差了。
转换角度。第一,打破时间的顺序进行文章表达,一天的事,我不从早晨开始说,而是先从晚上开始说。第二,打乱空间的秩序进行文本处理,一天中的场景,早、中、晚各不相同,我不是按从早到晚的场景顺序来写,而是把场景进行转换处理。第三,转换表述的对像来改变视角,举例上述原文,我们不用第一人称来写,而是用第二人称、第三人立场观察来写等等。第四,转换心理认知的角度来叙述,无意识写作、意识流写作等等,别看这些名词显得多么唬人,所谓无意识自动写作不过就是放弃意识控制的一种写作;我们一般情况下的写作,上一句到下一句、上一段至下一段,我们的意识控制总想让它们关联在一起,这种关联的要求就是意识在对写作产生控制;无意识自动写作就是抛弃这种束缚,从而达成文本叙述视角的转换。所谓意识流写作,就是指不以外在客观描写为主体来带动人物、情节的发展,而是以人物心理活动意识感受的时间、空间及变化来传述人物、故事情节,就这么简单。实际上无意识自动写作、意识流写作等都是一种转换心理认知角度的写作。以上四种转换是我经常用的,转换角度的方法有很多,写手们可以做多种转换进行尝试,这种探索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理清线索。一篇文章叙述的线索不清,就是不知所云了。在小说创作中,第一,可以运用故事结构重组的方式进行叙述,同样一个故事,打乱这个故事从开始、到成长、至结局的过程,根据人物命运的需要将故事表达结构进行重组。第二,可以运用交叉叙事的方式进行叙述,举例,两个故事交替前进的写法,一个故事推进一段,下一个故事再推进一段,两个故事交叉前行,最后在结束部两个故事的结局碰头,小说至此结束。第三,可以运用多线条平行叙述的方式进行叙述,举例,小说里三个故事或四个故事线索,交叉前进,让读者不停地在这几个故事转换中揪心。第四,可运用多线条、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叙述,即将前述几种叙述方式综合性地运用到一起来进行叙述。
设置悬念。讲评书的人,讲到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摁倒在地,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向这个倒地的人的脑袋砍去,至此,不说了,说书的又始讲另一件事情去了,这把刀砍下来没有?倒地的人的脑袋还在么?留给听者去想象,这就是一种悬念的设置。听书的人为了想知道这个倒地的人到底掉没掉脑袋,只好一边作自己的思考一边耐心地听评书,心情也在为这个倒地的人的命运不停地波动。关于悬念的设置,一定要把握“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这八个字,如上例,举的不是明晃晃的大刀而是一根稻草,这砍下去就没多少悬念;或者这根砍下去的稻草把人的脑袋斩了,这个意料之外的悬念不太符合日常经验,也就假了。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提出抒情诗也要隐含一定的情节,“新写实主义诗歌注重情节化的抒情描写,强调场景亲历性感悟,在描写中抒情,通过情节性的诗意演化,提升诗歌的可读性,创造一种还原生活‘故事性’本质的情感诗意。”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强调抒情的故事性,就是想通过一种悬念式抒情,达成诗意的张力。无论你是写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抒情诗、包括写长篇通讯文稿,掌握了悬念的设置就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掌控不了,文章必然平淡。

合理剪接。有些人的文章写的拉拉杂杂、繁繁琐琐、沉长不堪,就是因为不善于剪裁,在叙述时抓不住要点、该讲的在讲、不该讲的也在讲,事无巨细地反复罗嗦,导致叙述过度,造成上面的结果。我曾经看过一个人写的长篇小说,看到第三章都还在病房里,是怎么怎么整器械、怎么怎么整卫生、怎么怎么削水果、到病房来的每一个家人又是怎么怎么地焦急、等等等等,这那是写长篇啊,如果长篇小说这么好写,还要小说家干嘛?写了那一大堆叙述文字,没有把任何一个人的个性显现出来。写文章,该剪的时候要剪,剪完了还要把前面剪的那一片与后面剪的一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合理剪接。第一,巧妙运用蒙太奇技法。举例:“一辆失去控制的轿车疯了一样冲向菜市场的人群;卖菜的王大娘一手拿着砰、愣愣地呆立着;穿着花裙子的丁丁妹背对着轿车冲来的方向、正低头选菜;李大爷在远处挥着紧张到生硬的手;菜市大门口的保安向轿车追去”,这一组描写下来,我们并没有说这辆轿车可能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但已经把一种紧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举的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蒙太奇是个什么东西,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组合;我十几岁的时候从一本书里学到蒙太奇时,当时觉得好激动,描写的传述还可以这样进行?当时觉得真神奇。蒙太奇手法很简单,不简单的是如何在文章中进行巧妙的运用,这个巧妙运用只能是各个写手自己去领悟了。第二,适当运用定格技巧,加大意蕴想象空间、提升意蕴感染力。还是用上一个举例的继续:“那辆疯了的轿车在人们的惊愕中箭一般地冲向丁丁妹,车头在即将顶到花裙子的屁股之际终于停下了,花裙子张大花容失色的嘴巴。”至此结束,这一定格描写简约了许多罗嗦语言,将丁丁妹在当时情景下的心理状态留给了读者去想象。蒙太奇技法、定格技法是在剧本写作中必不可少的创作技巧。在抒情诗写作中,同样可以运用一些蒙太奇、定格技法来加快抒情的节凑、强化情感的爆发力。第三,大胆进行差异化处理;一些初学写作者从构思时就不太能够掌握好所要表现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不同,这个不同就是人物在这篇文章里的个性;正是因为掌握不了这种差异性,导致不得不不厌其烦累赘叙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既然我在写之前还不善于掌握,好,我在文章写好后对全文各个人物、场景描写进行一次索检,把那些感觉上差不多的场景描写只保留一个、其它的删除掉或改写,把那些不必要的人物删除掉,把每一个人物不同于另一个人的行动、语言、衣着、思想变化、情感纠结等凸出来,这样一改,文章就像个文章了,差异化也就出来了;这样改几回,以后写文章时,剪裁构架也就会了。第四,一定要讲重点,这个重点是一个人、一件事的、一处环境的、一篇文章的重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要分明、主要事件与次要事件要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分清。剪接就是要把非主要的淡化、主要的内容进行强化,这样重点也就找到了。
善于留白。中国画的美,留白是关键;写文章也是一样,尤其是写抒情诗,不懂留白的人,最好不要写抒情诗;中国古代文论里关于留白讲的很多,结如撞钟、余音三日、绕梁不绝,就是留白这个道理的最好阐述;此处无物胜有物,彼处无声胜有声、“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等等就是说留白的美妙。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要善于控制文字,在什么情况下叙述、在什么点位突然止笔,这些就是一个创作者的智慧。文学创作中所谓留白就是让这篇文章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要把你想表述的意蕴全说尽了,就这么简单。设置悬念、定格、蒙太奇这几个表达技巧既有它们自身的特质、同时也都含有一定的留白内涵的,但留白的艺术更宽泛,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处理,至于具体举例就不举了,因为这种例子太多了,随便在网上看一首诗,稍微好一点的诗都是有这种内涵力的;我们一些初学写诗的朋友,生怕别人不懂他的诗想要表达的意义,本来前面部分写的还好,可以停笔了,但他怕人不理解他的意思,继续进行解释式的表达,把好端端的想象空间给破坏了,这首诗也就这样被他折磨死了。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倡导诗意的震惊性,就是要求诗歌的留白要给人以震憾性的想象空间,提升诗意魅力。留白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不简单的。为什么这么说,一个写文章的,写不下去了,停笔下来的文章,实际就是一种留白了,所以,这留白真简单;之所以不简单,是因为想达到一种独一性的、有境界的留白很不易。这种独一性的、有境界的留白就是一个写手毕其一生所追求的完美;而且,至死,这个完美还在他的梦恋之中;留白是一个写手内心世界中最大的宇宙,无论怎么探索、永远没有止境。
一个习作者,能抓住真话,写作也就入门了。学会几个转换角度的方法和悬念设置,写作的第一道关口也就过了。初学写作者,不善于把握文章里的多线索发展,这也是没多大关系的,即使是单一线索,把悬念设置的巧妙,同样精彩。
一个写手,能理清线索、懂得合理剪接,写作的第二道关口基本上也算是过了。当然,与成为作家与否,关系不大;过了这几关,只能说明有一定的写作技巧上的基本功,不代表就能成为作家。例如,我是有了这些基本功的写作爱好者,但也没能成为作家,就是这个道理。作家不能没有写作基本功的,写作的基本功却不是作家。
关于写作的表达技巧有很多,上面列举的不过是我自己写文章时喜欢用的一些技巧类型而已。对写作者来说,仅有技巧还是不够的,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发现与深度感悟,想象力的提升与想象空间的裂变式的拓展,对语言词汇的丰富储备和个性化打磨,对一句话中字词及字词基调的掌控,挖掘语言的本质内含、捕捉语言文字的灵魂色彩等等,将这些与说真话、技巧性的表达综合到一块来运用,才有可能写出漂亮的好文章。
写出优秀的文章不易,但写好一篇打60分以上的文章是很轻松的;把上面的几条搞懂了、会运用了,文章也就有模样了。总之,写文章就是说真话,说真话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这就是文学写作的魅力之一。
为什么一个人一旦步入了写作的大门,就再也逃不出这道门呢?原因就是他在自己内心的世界中一直有着一个自我超越的追寻,他总是在想,我又增加了一个词汇的运用、我又丰富了一种表达的技巧、我又学到了一些东西、我又提升了一层认知的境界、我的下一篇文章会更好,这种追寻,鸦片的毒瘾也望尘莫及。讲真话过瘾、更上瘾。

张三里,新疆兵团第七师诗人,著有诗集四部、评论集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