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记者见面会,秘鲁大使路易斯因为疫情原因,专门发来了视频致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向中央驻渝媒体和市属新闻媒体共计40余名记者介绍了该馆精心打造的《失落的黄金国:安第斯文明展览》的策展理念和这个展览的鲜明特点。程武彦馆长说”作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倾力打造的“世界文明与艺术系列展”,此次展览展出来自秘鲁11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157件套,多为秘鲁历年重大考古发现的代表性文物,包括陶器、金器、纺织品和木乃伊等,品类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首次在国内大规模展出有关安第斯文明的文物展,去年9月以来,展览已先后在山西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展出,重庆为国内巡展第三站。”6月25日,正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失落的黄金国:安第斯文明展览》正式向公众开放,因为疫情,要适度控制人流,到三峡博物馆看这个展览必须预约,尽管如此,端午节3天,到该馆观看这个展览的观众达到2020年上半年假日最高峰,人数达到7300余人次。加上网上观看这个展览视频介绍多达10余万人,文创销售达59027元。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新浪网、腾讯网、华龙网、文旅中国、中国文化报、今日头条、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等40余家媒体从不同视角报道了这个展览。

位于南美 秘鲁是安第斯文明的核心区域,文化遗存丰厚。世界文化遗产马丘比丘、库斯科以及神秘的纳斯卡地画令人神往。安第斯文明创造的精湛而独特的制陶、冶金、纺织、建筑和农业灌溉技术等,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南美洲的安第斯文明是世界多元文化中一颗绚烂的明星。

为贯彻习上层领导的倡议,促进中国和南美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中秘双方策展人精心策划此次展览。展览选取16世纪大航海大发现时代,流传于欧洲探险家的“黄金国”传说为切入点,以古代文明发展时间序列为主线,逐步揭开南美洲安第斯文明的神秘面纱,引领观众感受安第斯文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为让你对这个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展览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笔者带你走进这个展览的“文本世界,”愿给你一个意料外,情理之中的神奇感觉。
聚焦序言,开启你非凡的文明探析之旅。莎士比亚曾说,凡事过往,皆为序章。“留下来的只有人,他们的过去无法在任何一本历史书里找到。”
------《失落的黄金国》V.S.奈保尔

这是 一个古老的传说,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这是一段被淡忘的历史。为探寻传说中的“黄金国”,西班牙人在16世纪初踏上南美洲的土地,为争夺黄金何获取财富,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惊世骇俗的故事。而在他们到来之前的2000年里,本土原住民已逐渐掌握精湛的冶金工艺,拥有独特的审美,能将黄金制成精美器物。黄金,被视为凝聚了太阳能量的圣物。
这片神奇土地上曾孕育出众多璀璨的古代文化,曾辉煌一时而后相继消亡,直到15世纪印加帝国崛起。作为当时美洲最大的古代帝国,它的国土涵盖今天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在农业、手工业、建筑、宗教和艺术领域取得了灿烂辉煌。然而却在西班牙人入侵后迅速走向毁灭。

因为缺乏文字记载,随着帝国灭亡而凝固成谜语的不仅有外来者追寻的“黄金国”,还有印加人对祖先的记忆——南美洲古代文明“安第斯文明”。安第斯文明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才孕育出强大的印加帝国?印加帝国曾拥有怎样的辉煌却转而覆灭?传说中的黄金国又在何方?
那么,我们就让这些神秘的出土文物,带你进入时光隧道,为你展现一段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从秘鲁的安第斯山地到海岸地区,在马丘比丘、库斯科城、太阳神庙等遗址之间,回溯安第斯文明的发展历程,还原其社会生活、生产劳作和宗教仪式场景,惊叹艺术交融、文明经典和不朽传奇。

深度聚焦亮点之一: 曙光初见——探源安第斯文明奇迹(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年)秘鲁位于南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大约1.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刀耕火种。秘鲁人在地球冰河时期从亚洲穿越白令海峡迁徙而来,生活在安第斯山的高原和沿海地区。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1500年,这里的土著居民几乎都过上了农耕生活:他们积极改良农作物、驯化动物,建造房屋、从事纺织,村落聚集,规模日益扩大。在此期间,逐渐出现大规模的公共祭祀场所,在公元前2000至前1500年间已出现社会阶级分化,陶器也逐渐发展到安第斯全域。公元前1300年进入让人叹为观止的“查文文化”时期,这是以古代秘鲁主要宗教中心之一的查文德万塔神庙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它与中国的殷商文化等世界上伟大的早期文明在不同区域熠熠生辉,润泽先民,为安第斯山地区长久以来难以佐证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深度聚焦亮点之二:众星璀璨----地域文化呈现多元化(约公元前300年-公元600年)当查文文化走向衰落,安第斯山地区文化统一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情态特色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宛若满天星斗,耀眼夺目。尤其是在秘鲁北部沿海地区,随着区域政权的复杂化,各部落势力均在积极扩张自己的领土。他们有时互不干涉、资源共享,有时也会发生兵连祸结的战争。在查文文化影响下,这里先后出现了帕拉卡斯文化(公元前900年-公元100年)和纳斯卡文化(公元前100年-公元700年)。当公元1世纪中华文明处于东汉时期时,一个神秘的族群正在秘鲁北部海岸发展着自己的文明并建立国家,这就是莫切文化(公元100年-800年)。莫切人利用安第斯山的河流修建灌溉水渠获得大量耕地,为获取手工业原材料而建立起了贸易网络体系,为表达宗教信仰建造了巨大的砖石建筑,制作出工艺独特的陶器,黄金、铜和白银饰品,足见其手工业的发达和民众的富庶。

深度聚焦亮点之三:群雄逐鹿-----跨区域政治体系建立(约公元600年-公元1000年)在公元6世纪晚期,安第斯各区域文化最明显的变化是大面积的人口迁移:秘鲁北部沿海和中部沿海人口密集;南部沿海大部分人口迁移到远离海岸的高山地带。随之而来的是多地呈现多文化和族群势力并存的共生共荣局面。在往后的几个世纪里,先后有迪亚瓦纳科文化(公元500年-公元1100年)和瓦里文化(公元650年-公元1000年)兴起,互相传播自己的宗教,拓展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在秘鲁沿海地带尤为突出,影响深远。直到公元10世纪初中华文明已进入宋辽时期,以秘鲁北部的兰巴耶克为据点的西坎人建立起了强大的西坎帝国,生产力发达、技术先进、人口众多,控制了秘鲁沿海的广大地区。

深度聚焦亮点:四命运尽头-----走向失落的印加帝国(约公元1100-1535年)随着西坎文化的衰落,秘鲁北部沿海地带的契穆人获得了发展良机,以昌昌为首都,迅速扩张并在沿海一带建立契穆帝国(公元1100年-公元1470年)。地处安第斯山高原的库斯科地区崛起的印加人,通过战争、联盟、联姻等方式,让政治和军事实力如日中天,以摧枯拉朽之势,压倒各方势力建立起印加帝国(15世纪前半期-16世纪中期),这是安第斯山地区由原住民建立的最大规模政治体系。此时的中华文明已进入明代。印加帝国推行大规模的“国民计划”:以克丘亚语为公共语言,建造农用梯田,普及农耕和畜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等,但随着领土的扩张,如何有效地统治极速发展的帝国成为行政层面的难题。1532年西班牙人来到南美洲时,帝国已经出现了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望族之争、中央权力对同盟集团和高官的制约与妥协、地方势力的反叛,等等。印加帝国铸就了辉煌的伟业,但在最辉煌的阶段却戛然而止,留给世人无尽的感叹与疑惑。

通过观看这个文物多、策划灵巧、制作精良的展览,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个信息量大、给人以沉思、启迪的文化盛宴。古人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学习历史的目的,重在咨政育人,倒闭历史的“周期率”。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任何一种文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与时俱进。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我们以敬畏、虔诚、谨慎之心回望、拷问、总结历史,就是应该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从历史的文明经典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别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一定要继承发扬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优良传统,扬弃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决克服闭关自守,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记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有坚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方得始终。抖落历史的尘埃,看过历史的云烟,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文博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举办观众喜欢的展览,才能为文化惠民和为老百姓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提供培根筑魂的精神家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宣传推广部主任,作家,诗人,教授,重庆市博物馆协会法人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