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叔父讲祖训
————西留记忆系列


作者:李自立
自加入西留村叔父编辑整理《我的家谱族谱》以来,一篇《西留老屋》,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方面西留老屋老小,纷纷打电话发微信表示支持鼓励;二是各地李姓纷纷打电话发微信寻宗问祖。在此深表谢意,问好李姓家人及全国李姓文友。暖心的家族往昔故事总是源源不断,喜讯频传。

文题提到叔父是西留村李氏宗族第六房城门一族世袭第十代世孙李继韬,叔父是曾祖老爷李钟华的世孙,因此关于西留往昔听叔父讲,基本有根有据有名有姓,件件趣事既真实又感人心扉。
春天回西留问祖归宗,叔父引领逐山逐水,一草一木地寻踪家族栖息旧地,浏览族谱影子原貌;同时俩人还更正了逐多自家族谱资料的笔误。
因《西留老屋》一文,认识了同族兄弟姐妹,比如治平兄弟。不但认识了,兄弟还帮忙搜集许多有关家族史料。同时,也认识了同姓其他房份的同姓族人。其中西留名人贡爷李友梅先生孙女李慧仙女士已耄耋之年,孙女李月仙的儿子竟然是老同学张艾,老先生的孙子李秉阳的所有儿女,静静、岁静、志平姐妹均已有联系,他们都属于贡爷的重孙,大车堡子志平分枝。

认识族人,为挖掘西留李氏先祖往昔故事,为族谱整理提供珍贵题材。在此谨表鸣谢!春天回西留,叔父谈起族史同时简要地介绍了其他家族情况。2020年12月1日,彬州大雪纷纷西风狂劲,因取资料二访西留老屋故乡。
叔父是个普普通的农民,可据我所知,我的这位叔父,虽然没有太高的学历,然而叔父务工、务农、务果、经商、养花、养兔、花卉、苗圃、嫁接、办网店、写作、编辑文史,样样精通。他不但能文能武,更重要的他是一个新型农民。

叔父曾经去西留沟底看庄稼,看见别人给西红柿打叉时,扔了打下来的叉苗,他默不做声地捡起所有别人扔掉的叉苗拿回家,然后把叉苗枝条一端用刀削成斜茬,然后和其他菜苗嫁接,那年春天叔父西红柿没有育苗,可是到了秋天,叔父的西红柿和别人的西红柿同样上市,而且卖上了好价钱。
我的婶子赶集买白萝卜种籽一元钱一包,可是我的叔父种白萝卜,他不用婶子赶集买来的萝卜种籽,而是自己花几十元钱从网络销售渠道购买新萝卜种籽,就因为这婶子和叔父还吵了一架。可是到了秋天,别人白萝卜长的很矮产量也很低,吃起来口感不脆而且没有水份,可是叔父的萝卜不但丰收了,而且两四轮拖拉机萝卜,叔父联系买家又卖了个好价钱。

叔父农忙时节在家养菜苗树苗,务苹果务庄稼,别人家育的菜苗只能够自己家栽种,叔父家的辣子苗每年就能卖一万多元。别人养花只为赏花,而叔父的花每年都在出售,叔父养花育苗的每个花盆,每个树苗,几乎都有编号标签登记。举例子吧,虽然都是菊花,每个品种除过编号挂牌,每盆菊花开花以后的照片,叔父都有拍照存档编号,这是水口原大多数普通农民做不到的,叔父真算得农业行当的能手。

我随口问叔父,别人冬天都去城里,跟随儿女进城住单元房越冬,我弟弟在深圳有房子,前两年弟弟接你去深圳越冬过春节,今年为什么还不去深圳,叔父说:“看见没,我把院墙掀倒了,已经搭好了温棚屋架,过几天覆盖上塑料薄膜,赶元月份就要育菜苗,农活的时令季节一定不能错过。如今村子里大部分人进城而菜苗却没有人育苗,我育了好苗子大苗子,春天出苗床可就是好价钱,苗子育早了个头大价钱好,出手快。”时代变了,大部分农村人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的叔父,却一直在弯下腰沉下身子种田,脚踏实地在搞农村发展。

叔父种田是巧手水口原有目共睹,可叔父除过种田,他也下煤矿当过工人,他还去工厂打工,也去外地帮别人当烤烟技术员。别看我的叔父是个普通农民,在叔父的家里,你可以看到木工、瓦工、电工的任何工具,你还可以看到,我叔父的墙壁上挂有竹笛,挂有毛笔,在他的写字台上,我看到了近日报纸,而且还看到叔父从云南带回来的三个有了年份的黄色陶罐,顺便问了问叔父:“你还喜欢收藏鉴宝”叔父只是下意识地抿嘴笑了笑而已。叔父是一个思想向上,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有个人爱好有品位的新型农民。

我的西留村这位叔父,务农务工都很优秀,他偶尔还写点文字,虽然那时候家里困难,他初小都没有毕业,可是他写的《李氏索源》一文我仔细拜读了几遍,说实在的,一点不比当今的某些大学生水平差。我们家族谱初稿,是叔父经过三年辛苦奔波拜访,经过叔父的不懈地努力后完成的。

当我二次回到西留村,叔父告诉我,他不仅仅只整理自己家的族谱,他还要借农闲季节为参过军的李氏家族的有功之臣,在农村取得好媳妇好婆婆声誉的优秀婆媳写点文字。他还打算把水口镇西留村李姓世袭,所有族谱这种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一次系统性整理收集包装,然后要形成水口南原,家族文化的一个靓点。
叔父的想法和远景规划,岂止是当今年轻大学生所敢想敢做的?我看不见得吧。

就在和叔父聊得起劲时,叔父告诉我,他拿样物件给我观赏。叔父从写字台拿起一个大型纸袋,从纸袋里掏出一个发黄色的布卷,和叔父一起打开布卷仔细观赏,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发黄的布卷,竟然是彬州市民国时期,著名的西留村书画名人,崖洼李氏贡爷李友梅先生家的影子。李友梅先生家族谱世袭图,我曾经见过我们村二组李志平(李友梅的重孙)提供的一个新图。不过今天观赏完这幅古旧的影子,发现比李志平那份族谱,要全面要人口多,这件族谱上那清秀的小楷书法,真的令人折服赞叹不易。

根据叔父讲述,在水口镇西留村,族谱家族文化传承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基础和渊源。根据叔父摸底调查,西留村李氏,城门家,崖洼家,窑店家等几房李氏家族几乎都有族谱影子,只要稍稍下功夫搜集整理。那么乡镇和村级文化靓点,家风家教故事传承,也不能不说也是个潜力股。
传播家风家教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国粹精华,向善尽孝为先,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给后辈做个好榜样。学习家风礼仪,尊老爱幼从我做起,也就是建设文明新彬州。

2020年12月2日文昌阁

作者简介:
李自立,昵称:侍郎神韵、文昌侍郎,祖籍陕西彬县,1967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彬县中学,中交一公局六公司试验检测员。
爱好秦腔、书法、散文、诗词。
作品刊发纸媒和各种载体。
格言:自立,自信,自強,自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