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记忆 一一过往的历史
苗广生
( 四)
制材分厂是南岔木材水解厂的经济台柱子,是全厂生产的基础,它为木制工业酒精,中密度纤维板,硬质纤维板,刨花板,家具,基建,维修等分厂提供基本原料,可以说是其它分厂产品生存的食粮,是企业的命根子。但是,关于制材分厂演进的历史和发展的进程,很多南岔木材水解厂人并不完全知晓,这段历史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制材分厂的历史是南岔木材水解厂历史的主脉。我可以自豪地说,制材分厂是全国林业制材加工行业的翘楚,无论是分厂的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加工能力,职工队伍素质,管理方式,质量指标,经济指标等等都处于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完全能代表中国的制材水平。
根据《南岔木材水解厂志》的记载及我个人掌握的部分史料,向各位朋友介绍一下制材分厂的前前后后,让我们重新捡拾起哪些渐被淡忘的过往岁月。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日本天皇下昭,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的艰苦抗战取得胜利。日伪时期的南岔东洋火锯厂和小松火锯厂宣布全部停产。同年九月,一位叫比利亚夫的前苏联人来到南岔,他出资组织两厂生产枕木,生产了两个月就停产了。这时这两厂的工人们,听信党的号召,自发地成立护厂队,昼夜巡逻,保护工厂财产和设备。
一九四六年五月,号称佳木斯作业团的一行十人,领队人叫刘相荣。他们以公私合营的方式与南岔林务分局合作,将东洋火锯更名为南岔东火锯,将小松火锯更名为南岔西火锯。结果这伙人骗走木材后,全部溜走,使南岔林务分局上当受损,无力组织生产了。同年六月底,松江省建设厅林业总局派艾永富来南岔,接管南岔东火锯和西火锯两厂,同时还接管一个厂址在南岔火车站南侧的一个叫哈尔滨木材加工厂的厂子,艾永富兼任三个工厂的厂长。当时,因资金十分困难,三个加工厂都无法开锯。
一九四六年九月,东北铁路总局接收了南岔东火锯厂,委派任言堂担任厂长。同时将其更名为:南岔新华第一火锯厂,对外称为:东北铁路总局南岔新华第一火锯厂。在任言堂的组织领导下,工厂很快恢复生产,日产枕木2500多根,折合成材近260立方米,全部支援解放战争。
一九四七年三月,隶属于南岔林务分局的西火锯厂,在时任厂长邹万政的积极组织下也开锯生产了,单班作业,日产达到80立方米,用于东北经济建设和支援前线。南岔的哈尔滨木材加工厂,由于遭到破坏,设备损失严重,无法恢复生产,被人民解放军东北部队收编,改为兵器厂,原厂的工人被东火锯,西火锯两厂接收。一九四八年初,东北铁路总局向南岔林务分局移交了南岔新华第一火锯厂。
一九四九年初,南岔林务分局先后指派李有芳和李守田,担任西火锯厂厂长。当年生产成品材4 . 5 万多立方米,两厂为支援北京及中南海建设加工制成特等红松厚板一千多立方米。北京的十大建筑里也饱含着南岔两厂工人们的劳动成果。
一九五O年,伊春林管局将南岔新华第一火锯厂更名为:南岔第一制材厂;将南岔西火锯厂更名为:南岔第二制材厂。一九五三年,两厂管辖权移交给东北制材工业管理局,东北制材工业管理局将两厂合并,更名为:东北制材工业第六十三厂,下设一分厂和二分厂。随后又成立了装卸队,结束了长期依靠南岔铁路负责装卸车的历史。一九五四年末,六十三厂分家,恢复了南岔第一制材厂,南岔第二制材厂建制,经营管理上实行单独核算。
(未完待续)
2O2O年12月2日于哈尔滨
作者简介
苗广生,67岁,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住哈尔滨市。高中毕业应征入伍,服兵役五年五个月,历任战士,文书。退伍回南岔木材水解厂工作,历任水解厂厂长办副主任,厂党委宣传部部长,厂工会主席,副厂长等职,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