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头语】
“临冬最喜枝头雪,入梦还怜岭上花。”安丘诗词楹联协会感谢大家的陪伴与支持。为分享更多的中国楹联文化知识,【安丘楹联】每期将会增加“联评集锦”栏目,共同领略楹联之美。

出句:风卷苍黄,寒君一怒云湖瘦(鞠录兴)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琴消寂寞 小雪重回诗意生(薛兆东)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笔含锦绣 落墨千章日月新(唐广才)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烟消隐野 青女频飞树岭新(刘 燕)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秋生萧瑟 苦雨千帘草木枯(朱会友)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鹊跦皓白 暖阁频祈久客来(李焕刚)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雪融暖意 春嫂重邀汶水欢(马继亮)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雪收萧瑟 暖意初生阳气升(韩德春)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芦飘旷远 雪魄无依客梦遥(王德强)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雾消原野 老酒三杯心底香(蒋里征)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叶飘寂寞 冷雨无情老树悲(周思明)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雪飞阡陌 弱柳千丝幽梦随(张建华)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情融水墨 雅士轻狂雾岳浓(宋廷林)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雪封上苑 浪子轻佻玉蝶羞(孙进熙)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月生皎洁 老柳无言水岸垂(王启亮)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春来天地 澍雨三番花卉新(李世华)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雨收紫翠 社燕双飞草木新(周红希)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
景生黑白 雪树无声鸦鹊弹(鞠录兴)

出句:巡天写意霞调色(鞠录兴)
巡天写意霞调色
环宇点兵星列空(薛兆东)
巡天写意霞调色
修夜谈心月抒情(鞠录兴)
巡天写意霞调色
踏雪寻梅鬓染霜(周红希)
巡天写意霞调色
航海扬帆浪抒情(周思明)
巡天写意霞调色
远海漫游云作舟(王启亮)
巡天写意霞调色
远海抒情风伴歌(张国增)
巡天写意霞调色
同境行书雁纵情(张建华)
巡天写意霞调色
揽月吟风雁配音(李树森)
巡天写意霞调色
揽月怀情霭映辉(唐广才)
巡天写意霞调色
落雪无尘梅报春(刘燕)

出句:空谷波音谁呐喊(鞠录兴)
空谷波音谁呐喊
远山歧路客彷徨(宋廷林)
空谷波音谁呐喊
清江旭日又腾升(刘 燕)
空谷波音谁呐喊
清风碧水柳弹琴(赵光荣)
空谷波音谁呐喊
神舟探月我遨翔(周思明)
空谷波音谁呐喊
清风造访意疏狂(冯强升)
空谷波音谁呐喊
幽兰梦境月徘徊(王德强)
空谷波音谁呐喊
雅韶正律我高歌(李焕刚)
空谷波音谁呐喊
灵岩应答妙回声(王启亮)
空谷波音谁呐喊
高山流水我开蒙(韩德春)
空谷波音谁呐喊
飞泉奏乐鸟呢喃(周汉卿)
空谷波音谁呐喊
多情婉意我回应(薛兆东)

空谷波音谁呐喊
怒江巨浪又疯狂(马继亮)
空谷波音谁呐喊
青云天籁雁飞鸣(张建华)
空谷波音谁呐喊
幽林月影我徘徊(蒋里征)
空谷波音谁呐喊
高山瀑水鸟狂欢(吴学臣)
空谷波音谁呐喊
晚霞日影共腾辉(唐广才)
空谷波音谁呐喊
浪尖劲舞水狂歌(刘会平)
空谷波音谁呐喊
狼烟断壁马嘶鸣(宋廷林)
空谷波音谁呐喊
暖风惬意我狂颠(孙进熙)
空谷波音谁呐喊
深山虎啸兽惊惶(朱会友)
空谷波音谁呐喊
长天写意雁横秋(王立军)
空谷波音谁呐喊
九天揽月我飞翔(王培章)
空谷波音谁呐喊
深林幽径鸟缠绵(魏兰芹)
空谷波音谁呐喊
丛林啭曲鸟争鸣(鞠录兴)

【联评集锦】
联评:鞠录兴
风卷苍黄 寒君一怒云湖瘦(鞠录兴)
雾消原野 老酒三杯心底香(蒋里征)
我们先来看这副联词性对接,风卷对雾消,苍黄对原野,意象的对应非常融洽。寒君对老酒,一怒对三杯,漫野的寒气三杯老酒下肚后转化为心中暖暖的。大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饮此觞之感。使读者心情舒畅,寒气顿消。作者的构思大气、现实,有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超凡笔力,令人折服。

联评:鞠录兴
巡天写意霞调色(鞠录兴)
环宇点兵星列空(薛兆东)
这副联上下句格律、词性无一不工。夸张的写意,胆量也够肥的。上联意在写天之美景,下联以宇宙步阵,星星为兵,其阵势之浩大,令人瞠目。可这大阵仗指挥员是谁呢?笔者想起一句古诗:“见说云中藏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看来下联作者与王维还不陌生,意境是由此得来的吧?这类夸张写法,指挥者应是作者的襟怀,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是这个道理吧。

联评:鞠录兴
空谷波音谁呐喊(鞠录兴)
长天写意雁横秋(王立军)
此上下联都以大格局开篇。出句空谷波音谁呐喊,人登上山巅都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放情怀,多是张开双臂喊山,山谷中断续回声,隐约伏兵百万,呐喊人也似指挥千军的将帅。我在重阳节写过这个意境:呐喊群峰听将令,斜阳笑我太吹牛,就这感觉真爽。
下联用长天对空谷,波音对写意,气势已胜上联,出彩的是雁横秋,意象是这样的:人立在峰顶就很威风了,这时一群大雁飞在高天鸣着号子组成一个人字,意在向喊山人霸气的说,(也就是横秋)天上人比你高吧?作者的伏笔,让一副大写意壮观图画呈现眼前。此时看客何许早已陶醉,谁还在意一秋之不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