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寺
文/陈素丽
雪山寺在箬横镇晋岙的一个半山岙里,是为唐朝建造,也是在箬横最早的古刹。
早有所闻该寺在六月初三上梁之日,天下大雪,故名为雪山寺。

由诗协主席金华君组织,我是慕名而去,同时与当地诗人江云祥, 颜云根老师一起去寺院拜访。
进入晋岙里,三面环山,景色优美,上坡前北风呼啸,风吹树摇,枯叶 ,乱云,被卷入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衣襟上下翻飞。
进了雪山寺,犹如换了一个季节,感受到风和日丽 ,看见春暖花开,见一道迷人的小溪, 溪水静的像一面镜子,映着我们的笑脸,一块块千年古青石头静静的卧在溪低,几条条红色金鱼在溪水里欢乐的游来游去,似乎以摆尾形式迎接我们的到来。

一路行来我有点气喘吁吁,忽见一个半山亭,借亭小坐片刻,回首间,碧海云天,北雁南飞,接着一股清新空气从何而来?抬头只见有不知名的花花与春争先开放,如此妙景岂可慢行,禁不住诱惑,满面春风 ,乘兴踱步,羊肠小道,两边苍松翠柏,头上白云朵朵,不知觉到了雪山寺。
雪山寺,原明觉禅寺,据《嘉庆太平县志》记载,“明觉禅寺”在六都,俗呼雪山寺,唐太宗二年(848)建,名崇因。僧智巅 (智者大师)尝飞踢于此,或说即继潭和尚,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改应龙,治平三年(1066)改今名 离寺三、四百米步,有 望海亭 二石柱至今尚在。
1160多年来、听说寺院曾经好几次在兵荒马乱年间遭遇破坏火毁,寺院僧人几度的复修重建。才有现在的兴旺,据传当年六月初三上梁时天下大雪,故俗称雪山寺。
便作诗一首如下
六月下雪
六月娇阳似火烧,初三上梁白银飘。
慕名而去诗词会,居士热情洋溢招。
主持释演悟法师和居士姐姐们盛情招待,麦饼菜,未进饭堂远远闻到香气扑鼻,虽然全是素菜,但里面包的全是诗情, 让人胃口大开 。一桌美味的特色菜让我回味无穷,我们来是主要采风学诗,然而就来兴致和老师们在师院当面和诗。
历古以来儒释道一家总有缘。回过头来只见寺院墙壁上挂着曾在几年前,金华君组织的台州市雪山寺“中华诗词研讨会”,在这里举办过。闻有五百余人参加,来自全地区的诗词组织有关诗友。场面壮观,全都是当代才子才女!都是慕名而来展示才华。我还看到有一张照片是观音菩萨下凡在雪山寺, 当时寺院居士拿相机拍下的观音云,腾云驾雾,手持绿枝缓缓下来站立。据说有一年普遍染上自然灾害疾病,有一户人家梦见喝了雪山寺的观音圣水可免灾难疾病, 于是上山取圣水, 回去让一家老少喝了固然安然无恙。引得各地大众前来饮水。此井水尚在 名为“智者泉”。作诗一首,以为敬仰。
智者泉
晋岙雪山龙脉连,苍松翠柏映山泉。
平桥步月水中影,指石生泉几万年。
寺前有“平桥步月”古话说的大江东流,而平桥之水乃是向西而流,到了晚上月亮出来倒映在碧绿水中,人走在桥头可与嫦娥一比,如夏天穿白色长裙 ,飘飘欲仙,脚踏明月,定有仙姿靓影之风。

一路上坡 ,虽未到茶叶季节 但早已经闻到茶香四溢,沁入心脾,原来两边都是千年茶园, 一路行来不知觉到哪高高的山顶了,忽见眼前有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层峦叠嶂,气势奔放雄壮。即兴悬崖寻诗 ,见右边有“马拉尿”瀑布,碧水清清 枫树倒映,右边有百丈岩,以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寺院左侧前面还有一丘田就是水稻,此田名为“无低田”,田不大丰收却很大,是割不完的稻谷吃不完的饭,这才让僧人长年不愁缺米。悬崖摘栀子一首
悬崖寻诗
结伴兴游已午时,云端下面找诗词。
悬崖峭壁栀子缀,手托雪山新玉枝。
这是我一篇发自内心的作品,虽然写的不好,然而属于真情流露,亲身来过宝地,希望再来个千年后,有幸哪位有心人能读到我的诗文,结为隔代知己!

陈素丽,笔名 江南伊人 女 浙江温岭市人、系 “浙江松门水产市场” “三囡购物” 商场业主、系箬横镇红叶诗社丶温岭市诗词协会会员、浙江省清音诗社社员、青海省诗诗社员、对传统文化兴趣广泛、古筝、戏剧等
编辑推送:醉梦仙城(王东军) 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 郸城诗联学会会员。都市(郑州)头条推送者《精彩都市头条》专题创立者。头条推送微信号:Wdj668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