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女人是第几回自杀?哪怕我死了,也要到阎王那里去转正

向中国大地上默默负重苦行的民间英雄致敬
张英才扬起手臂,看准明爱芬的后背,闭上眼睛,猛地拍下去。只见明爱芬的脖子一下子梗得老长,哇地吐出一只小瓶子。
男人余校长也记不清明爱芬这是第几回自杀。明爱芬奄奄一息,睡过去时,还说了句梦话:
"哪怕我死了,也要到阎王那里去转正。”

乡教育站万站长是张英才的舅舅,派张英才到这个山区小学。还有孙四海和邓有米,共五个民办老师坚守在这房屋破败没有电的山里。张英才把自己上山后的所见所闻,如升国旗,降国旗,学生李子的作文,余校长家的十几个孩子,以及孙四海为考公办复习课程,没有送学生到家,差点成了狼的美味等等,写了以《大山丶小学丶国旗》为题的文章。报纸登了以后,受到了上面的重视,给界岭小学100套桌凳,还破例给了一个转正的名额。这一个名额肯定不好分,只能搞无记名投票。投票时,万站长就坐在张英才身边,张英才写的是余校长。唱票的时候,结果仍是一人一票,余校长的票投给了张英才。
他们投票忘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明爱芬,那年腊月,明爱芬刚生下孩子余志就去县里参加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为了赶车,她从没有桥的冷水河中蹚过去,还没有进考场,就病倒了,一直瘫痪到现在,她到死亡线上去了好几次,心不死,夜里做梦都念着转正。
经过商讨,所有人都同意把名额给卧床不起的明爱芬。
余校长抬不起头,泪水哗哗的直往外流,他说出了心里话: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是天下最好的好人。
明爱芬在填表前,用肥皂细心地洗净了手,颤颤悠悠的填上:明爱芬,女,已婚,汉族,共青团员,贫农,1949年10月出生。突然,那支笔不动了。
送葬来了有千把人,都是界定小学的新老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亲属,操场上站了黑压压一片。

这是茅盾文学奖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中的故事这些人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
每个人都盼望着成为公办老师。为此千方百计地努力竞争。但当真的有一个名额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时候,也是考验着每一个人。成了公办,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再也不会操心工作的不稳定,再也不会为拖欠的工资乞求村长了,再也不会处于说是农民不自由,说是老师要种地的尴尬地位,再也不会为生活的窘迫而忐忑不安。他们面对难解的试题轻而易举有了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手无缚鸡之力的病人明爱芬终于心满意足,幸福地闭上了眼睛。而这种完美世界正是这群苦行者的民间英雄所建设。
在目前这种经济市场个体的、私有的、多种的发展中需要余校长等这样的人,即为人民利益的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雷锋……做人民忠实的公仆焦裕禄……一心一意为人民解除痛的钟南山、张定宇……
用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净化自己的心灵,鼓舞自己前行!
(图片自网络如侵告诉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