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源于道心 115
文/三木秉凤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生命的真正价值取向在于寻觅灵魂归宿,寻觅过程就是一个法喜充满的快乐旅程,岁月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感受,但是人类始终有两种情绪影响着灵魂感受,即快乐与痛苦!而远离痛苦追求喜悦又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来了就会快乐,或者有人说快乐来了就会幸福,难道快乐仅仅是一种情绪感受吗?不可否认,幸福和快乐都会在精神满足时产生的愉悦,幸福带来的喜悦是在奉献与博爱之中所体验到人生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和意义,只要“奉献和博爱”恒久地持续下去,幸福就会为快乐提做活水源头,且无穷无尽,不会枯竭。人都追求恒乐,但有些快乐是相对的,是短暂的,快乐的数量,快乐的质量,快乐的深浅,来源于特定趣事的多少、远近、大小,同时,多数的快乐也随着趣事的消失而消失。从这层意义面上讲,我们更应该追求幸福的恒久,而不要快乐的短暂。
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不忧、不惑、不惧就是快乐之源,也许有人言快乐是短暂的幸福,幸福是长久的快乐,但喜悦又是什么?有人将真正的“快乐”定位于不喜不悲之状,这是一种超然的极乐,我赞同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超自然观点。其实宇宙之大,天地万象,无所不包,宇宙之律,循环往复,依道而行,古人常言安贫乐道,其中的“快乐之道”也就是“乐”就在“道”中,而这里的“乐”就是法喜充满时的喜悦。
人,最大乐源来自于闻道之乐。 眼为心之窗,言为心之声,我们大都通过眼睛观察世界,通过语言表达思想,这些都要附合大道之律,合道之人才能淡然恒乐,因为事物的内理非常透彻,循规而行就是道者的必然。与国人交,言行姿默都可能在传递一种思想信息,人与人之间的灵魂互动,无欲无求后的灵魂满足,才是精神喜悦的力量所在。
天道,地道,人道,乐在道中。人与道结合便生发道心,循道而为便是事业,我们一生的事业是帮助别人成就共同的目标,即成己达人!在帮助他人完成事业时,我们也就成功了,如西汉张良,三国孔明等这也是人道之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幸福、喜悦、快乐就是陪别人一起成长。大道要求个体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这就需体悟中庸之道,全局与大道之间两者是贯通的。只要合了全局之道,无论形势变化万千,我们都在道中,所以人道行事的最佳方式不是自我陶醉而是帮助他人完成正义的理想目标。事业成功最快的方式不是埋头苦干!而是在交流,交换,交往,交易中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我所用!这也需要宽阔的胸襟与别人共享本有的资源!在交流中获得别人信息的同时,与君子交,与小人交,坦诚有度!成就别人,我们也就具有了顺水推舟的勇气,具有了扶上马且送一程雅量,“陪别人一起成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什么?我们不具备诸葛张良之类人的道眼法睛。老子曾言“势成之”,什么是势?势即是外部环境也是我们的意志方向,我们的目标必须通过外部条件合和于内心意志方能实现,也是孟子所言的“天时地利人和”,但实现目标一定需要道义支持,因为一次不道义的交易带来的可能是终生无以复加的失败。
人生之路,莫过于悟道而行,轻松自在而不逾矩。对于幸福和快乐,我想到了一个宗教名称即: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是人在闻法乐道中自然而然的一种内心反应,当一个人理解宇宙人生的真谛所在,活则清透,死则无惧,这是一种来自天地间的充满身心的喜悦与浩然正气,源源不竭,享之不尽,故由道心生出的喜悦是一般快乐所难以比拟与具言其容的,因为快乐之道也是“道”,道生万物,自然衍生出无限快乐!道在何处?道在法喜充满且恒乐无限的心中。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者简介
菩提树教育工作者。喜欢诵读和文字,喜欢用声音守护着童真,用文字丈量着世界。亦喜亦忧,在文字里寻道,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明明德而至于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