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讲小话儿(系列)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上回咱们说完了李商隐,这回再挑一个有名的人物说一说,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老先生。
苏东坡的诗词真可谓是拔文苑头筹、领时代风骚!有人想做编导,让一个关西大汉手执简板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是何等雄浑,再让一个江南女子怀抱琵笆低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又是多么委婉!让人在诗词中体验山川的壮美、诗人情感的细腻,真的是太美啦!虽然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还零两塑料编织袋子,名列唐宋八大家,但是说起命运,最低是官运不佳,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最后被贬到了千古蛮荒之地的海南岛,可是这些遭遇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请听在下慢慢道来。
话说嘉佑年间,这苏东坡二十多岁风华正茂,高中进士,自然是春风得意,如果骑马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就是不骑马也一定比别人跑得快!此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因为苏东坡初出茅庐、阅历甚浅,只会读书应考,并没有治国安邦之策,所以也就跟着那些反对变法的人吓嚷嚷,受到了组织处分,说是求外任,其实就是被下放了。这一下放到过杭州、徐州、湖州任小吏,十年后奉调回京,这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据冯梦龙老先生讲,苏东坡回到京城后,工作安排必须要提前拜见当朝宰相,而此时的宰相正是王安石。那一日到相府拜见,王相爷却有事出门儿不在家,相府门房早就认识苏东坡,又倾慕他的才华,就把他让到了相府的书房等待。苏东坡一看,这王相爷书房设置简单,两壁书橱排列,文案上笔墨砚台,再看砚台下压着一张素笺,上写着《咏菊》,一看便知道是王相爷的笔迹,下面写的是前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只此两句,这肯定是没有写完呀!苏东坡看罢不由哂笑,心想这老相爷是有些糊涂了,天下的菊花花瓣儿都是焦枯在花托之上,并不落瓣儿,怎么能“吹落黄花满地金”呢?也是持才傲物、忘乎所以,一时兴起,便执笔蘸墨,在下面添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等了好一阵儿不见王相爷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到了第二天,朝廷下旨,着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官衔儿也就等同于现在市武装部副部长,想那苏东坡进士及第,文采满腹,却当一个管民兵的小官儿,那是大材小用,跟高射炮打蚊子差不多。这是苏东坡第二次被下放,命运似乎有些残酷、捉弄人,但是也无可奈何呀!只能乖乖地到黄州上任去了。
苏东坡到了黄州之后,转眼春去秋来,时节到了“重九”,一连刮了三天大风,这天风停了,来到院子里透透气儿,踱步之间忽然想起春天时,定慧老和尚给的一些黄州菊苗栽在后园里,便信步来到后园看看菊花怎么样。当到得后园,只见菊花已谢,花瓣儿落得满地金黄,此时不由大吃一惊!想起当初在王相爷书房续诗的事情,自己以为菊花不落瓣儿,哪知道黄州的菊花真的落瓣儿呀!再想那王相爷乃庆历进士,长自己一十六岁,论资历、阅历自然长于自己,而自己却在“鲁班门前玩大斧,相爷书房弄诗文”,真是惭愧呀!回到屋子里半宿没睡着觉,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后来在实践中不断检讨不足、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武装头脑。
在黄州转眼就是三年,与友人饮酒醉归,写下了《临江仙》一阕,词云;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为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表达了对世事的困惑和人生的伤感。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节选)
编辑制作:杨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