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内江的一间茶楼里,来了一位抱着电脑、水杯,留着光头、戴着黑框眼镜的常客,和往常一样,他选了个靠近角落的位置,一坐就是一下午,只有手下的键盘“霹雳啪嗒”作响。
他是有着“新官场小说第一人”之称,转战数十行业,现专职写作的网络作家,庹政。
下岗工人写起了小说

1999年,庹政开办的书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团省委和省劳动厅联合评选为四川省第二届下岗职工优秀青年兴业带头人,同时,他还经营广告公司,餐饮娱乐和汽车美容等项目。
也是在这一年,转战房产、广告、餐饮、娱乐、宾馆、书吧等十数行业后,庹政决定抛弃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人生之路由此转弯。
因为那年,庹政还开了一个网吧,通过网络认识了一大批文友,唤醒了他心里沉睡的文学梦。
其实,最终选择写作,除了对这件事非常有兴趣,觉得自己有一点才能外,庹政也毫不避讳自己的真实想法——坚信写作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成就,也就是名和利。
后来事实慢慢证明,这次转行,确实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名和利。
而对于转行写作前的这段人生,有段时间,庹政经常感叹自己人生最好的十年——二十岁到三十岁,浪费在了醉生梦死的生意场上。但是随着岁月更迭,发现这些都成了自己小说厚重和真实的基础。
庹政拿自己卖得最好的社会小说《大哥》举例,“如果我没有那些年混迹社会,接触三教九流,我是不会触动而写这样一本书的,写出来也不会那样栩栩如生和精彩好看。”
这本书中大部分情节都来源于真实的人和事,比如一位农村混混举枪向一位流氓:“我代表广大被欺负的农村兄弟向你开枪!”
当年他在天涯论坛连载,写到混混冲突加剧时,读者居然会在帖子后面回复:下面是不是该专一院的枪声了?
那时,庹政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被读懂了。”他会开始思考,人生有时候就是冥冥之中安排好了,没有必要去后悔。
“千面王”更想握指成拳

庹政早期作品以武侠题材为主,曾被誉为“川派新武侠”代表人物之一。后来,他觉得当时在武侠圈子里可能红不了,就断然离开武侠。
他也坦言,这些年的转变过程中,被动的成分更多。商业写作者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出于把握。
甚至有五年,他还离开创作去做了编剧。
剧本不同于小说写作,小说创作相对自由,编辑和读者接受就行,但是剧本,因为要对后续参与的很多人负责,“算是一个更加系统的工程吧。”
这份责任,导致编剧往往相比写作要花去更多的精力。
担任《国家行动》编剧那段时间,他在西山景明园宾馆呆了几个月,每天睡到中午起床,吃饭后就收甲方邮件,按照修改意见进行重新创作,晚饭后睡一个多小时,九点继续到午夜三点,把新写的发给甲方后休息。
有一个月,他连宾馆的大门都没有出,只是偶尔望着隔壁熙攘的北京植物园发呆。
2018年,庹政结束了手中的剧本,终于能够抬起头来喘气张望,决定重新开始小说创作,“既激动又忐忑。”
回想自己刚上网时的睥睨天下,自称“千面王”,以为能够写各种文章,所以转战过各种题材:武侠、黑道、官场、商业……甚至为了自己的情怀写过一本《围城》风格的《百合心》。
“倘若重来一次,过程……”庹政吐槽了一句,“这不就是网文的自我YY吗?”接着说道,“肯定不同。我将克制自己,不涉足太多的类型,甚至可以考虑不做编剧。”
他说,回归后他开始总结自己,发现虽然自己在各种类型都取得过成绩,但说到底,可能还是不如五指合一捏紧拳头有力。
“非典型”网络作家的执着
出生于1970年的庹政,认为自己是一位“非典型”网络作家。
他喜欢在茶楼、酒店里写作,抿上一口清茶,只做一件事,他感觉这样很单纯,能让自己心无旁骛,也是有时候“逼自己”一把的生硬办法。
平时一有空闲,他也乐于参加青联、政协、作协等各种社会活动,放松自己的同时,也为写作积累素材和体验。
他曾经三年不用电话,每天早上一元钱乘坐公交车到茶馆、泡一杯五元钱的茶,晚上再花一元钱乘车回家。
转行作家、接触网络以后,庹政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在他离开小说的那几年,依然不离不弃,几乎每天都有读者在微博上问《大哥》的后续,问《青铜市长》的结局,问《男人战争》中配角凌明山,问《商藏》的进展……

庹政渐渐觉得,正是有了这些读者的期待,他才有更多信心和兴趣继续创作。
当下,庹政还是一所大学的老师,他也希望尽自己所能,引领学生们走上文学的道路,“如果他们当中,能有几位得以与文学终生相伴,也算是一件幸事。”
庹政的作品中,有时特别强调的理想主义。他说,因为自己总是希望主人公有坚定的信仰,为了某种理想而奋斗,在他们的身上,一直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至死靡它。
尤其是参与了《国家行动》这个重点项目的创作后,再回归写作,庹政对自己的要求和责任感,有了更大的提高,他想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庹政未来的计划里,写作仍排在第一位,“如果可以,我真的还想再写一百年。”
(来源:中国网络作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