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作者:大树
天地造化万物,各有神奇与特色,有些生物种类的出现,是与季节有关系的,比如说:知了(蝉)。每年夏至一到,这种神奇精灵就出现在大自然中,鸣叫声伴随着夏日酷暑,更增添了几分炎热。当然,对它的喜与憎,是由大家的心情好坏决定的,但是,不论是你什么心情,它都在鼓噪,自鸣得意。

小时候,家在农村,生活条件所限,物质匮乏,食品短缺,不过大节日,几乎餐餐不见肉。此刻,知了猴这种优质蛋白,就成高级替补队员。入了伏,天气炎热,知了猴也破土而出,悄然爬出泥土小穴,上树脱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脱壳后,在蝉蜕上倒立,慢慢的舒展薄翼,震翅伸腿,爬上树枝,等待阳光的沐浴。一旦阳光照射,身体就变黑变硬,能展趐飞去,就成了成虫:蝉。此时,不中吃了,错过了最佳捕抓时际。小时候,夏日傍晚,就叫伙伴们拿上个玻璃瓶子,去抓知了猴。虽然当时穷,抓知了一般舍不得打手电筒,有时拿了手电筒,知了猴不多,也不用,节约电池,那时候,还不能冲电,循环使用。当时,那个抓知了猴过程,产生的巨大快乐,至此记忆犹新。
知了猴这种小精怪,眼睛应该是很好使,有树不爬草,有大树决不上小树,人走近了,它不动,好像感知很敏锐。不管在地面在树上,抓到后,心中真是满满的获得感。
回来后,把战力品洗净,直接放咸菜缸里淹上,蒸窝头时,与咸菜一起蒸熟,美味啊!听说,现在,老家阳信,有些餐饮店还有此做法,值得一吃。
蝉蜕立于原处,入定了。蝉则飞上枝头柳梢,正是"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这个华丽转变大功告成,雄蝉如初学二胡的学童,开始了吱吱嘶嘶的演奏。天越热,阳光越毒辣,越在午间休息时,它叫的越起劲,为了吸引母蝉,不辞辛苦。"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声声叫着夏天,……"伴随着儿时的童年。它用地下四年左右时间的修行,换来一个多月的畅快高歌,与其沉默中灭亡,不如在高鸣中爆发,对蝉来说,似乎也是值得一博。
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这是古人一小诗,在夸风蝉,同时又表达自己待客归去,休闲自得之意。确实,夏日知了搬家,好下大雨,蝉鸣中换地方,大多时候,大雨将至,就是这么灵性。
今晚上,又有机会去抓知了猴,现在用手机上灯光就很亮了,无须手电筒,一会抓了十多个。由于工作的繁忙,这种快乐方式机会难得。走着走着,思维也走远了,我想古人王籍诗中“蝉噪林喻静,鸟鸣山更幽",相对论比爱因斯坦表达的更鲜明透彻,用鸣蝉写静,真是高手了。
立了秋,蝉鸣好像底气不那么足了,气若游丝,状如呻吟。如宋人柳永诗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这秋蝉够倒霉的,天凉还淋雨,不凄切才怪,真是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蝉也将走到一生的尽头,蝉卵开始下一个生命轮回。
不管怎样,蝉生还是有闪光点的,默默地下四年,就等出来豪迈放歌月余,尽情奔放,一鸣惊人,努力向上。我们人类,更应珍惜美好当下,在蝉鸣的陪伴中,加快步伐,创造美好人生未来。
作者:大树 2020 -7-9于亥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