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叔,老侄(小说)
文/张光山

老叔住在医院里,老侄做陪护。
老叔今年八十四岁,老侄六十岁。老叔说:咱爷俩都属牛,俩犟牛,犯克。老侄说:嗯嗯,克了六十来年了,谁也没把谁克倒。

老叔是老光棍,打年轻就没有媳妇。老侄比老叔强一些,曾经娶过一个媳妇,后来那媳妇跑了,连个孩子也没留下。老叔笑话老侄:呵呵,真没能耐!老侄翻了一个白眼:你,没尝过女人味儿,还不如我!老叔拿过拐棍儿,举起来就打。老侄把头一低,把脖子一伸,说:打吧,打死你侄儿,就没人伺候你了!老叔赶紧缩了手。
老叔有四个侄子,可就是和这个老嘎哒侄不对眼,打小就不对脾气。那时候,老叔手底下有点钱,常给侄子们买东西吃。每次上集缠糖稀,买四份,那三个大侄子,一人一份。剩下的一份,老叔必然要和老侄分享――从糖稀棍儿上咬一口。老侄不愿意给,撒腿就跑,老叔就在后面满街紧追,满嘴里骂着,弄得全街人指指点点,哈哈大笑。
老侄本人,确实也不受人喜欢。三个哥哥都懂事听话,学习好,只有他调皮捣蛋,念书“废头”。后来,大哥成了干部,二哥参军,三哥当老师,而老侄早早退了学,在家种地。哥哥们都远走高飞了,只剩下他和老叔这对冤家,比邻而居。俗话说,远了香,近了臭。爷俩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别扭,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最厉害的那一回,俩人因为院子临近处的一个茅厕,发生了摩擦。老侄家没有茅厕,希望老叔能把茅厕让给他共用,老叔坚决不同意。老侄一怒之下,背着老叔私自将茅厕的墙扒开了。老叔发现了,就大骂着前去找老侄,要求他三天之内把墙头垒好,并扬言:他死了之后,自己的房产决不让老侄来继承!于是争着吵着,老侄气极了,伸手抓住老叔的腰带,猛地一拽,老叔一脚没站稳,扑通一声躺在了胡同里,故意一动不动装死。有人见状吓坏了,赶紧拨打了110,派出所民警赶过来,把老侄拷起来,要拘留好几天。还没两天,老叔就亲自来到派出所,直接找到所长说,这事儿不怪老侄,怪自己,并愿意把茅厕让给他。派出所查明原委,做好记录,就把老侄放了出来。

今年冬天冷得厉害。一天晚上,老叔突然病了,病得很重。身边无人,老叔只得独自躺在家里的炕头上,给三个侄子逐一打电话。结果是,大侄的电话一直没人接听,二侄远在边陲,一时半会儿过不来,三侄正忙着组织考试,也没空。此时,老叔想到以前疼爱他们的情景,再看看自己可怜的处境,不禁老泪纵横,大骂起来。正当大声叫骂的时候,老侄突然钻进屋来,二话不说,背起老叔就往医院里跑。
坐在病床上,老叔问老侄:小时候我不让你缠糖稀,后来也不让你继承家业,还把你送进派出所,你小子就不记恨我?老侄看看他,嘿嘿一笑:你让我缠一半糖稀,也是疼我了;你让我一个茅厕的位置,也算是留给我财产了;要不是你给我求情,一时半会儿从派出所里出不来,我怎么会记恨老叔哩?

老叔听后,长叹一声,说:你不记恨我就好,我的宅基证就在里屋的抽屉里,回家后你拿走吧!没想到老侄却笑笑,说:算了吧!你是孤家寡人,侄儿我也是孤寡一人,膝下没有一儿半女,我继承了它,以后这宅院留给谁呢?
说到这里,俩人突然相对无语,默默地吸起烟来。

作者:张光山

作者简介:张光山,又名迟大峰,曾用笔名鄃城秀才、平淡人等。大学文化,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学,擅长写作,有散文与诗合集《乡村的记忆》《风起的时候》《笑与泪的痕迹》《青涩的红苹果》,长篇小说《俺泉爷这辈子》,散文集《梦回童年爱》等,有诗歌、小说在报刊、杂志和电子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