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红欣 黒留强)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有这样一位驻村书记,三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村组的每家每户、每一个角落,用真心、动真情、出实招、办实事,被当地村民公认为群众的贴心人。他就是栾川县公安局选派陶湾镇前锋村驻村书记魏巍。

转换角色扑下身,全心全意抓扶贫
魏巍,男,42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现任栾川县公安局陶湾派出所所长。
2017年5月,魏巍被栾川县公安局选派到陶湾镇前锋村驻村扶贫。一直从事于公安职业的他,当时对脱贫攻坚工作并没有太多经验,但魏巍心里清楚,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迅速转变角色投入到工作中。
从踏进前锋村第一天,魏巍开始带着笔记本走村入户,熟悉村情民情贫情,听取群众心声,为了尽快摸透前锋村的情况,他不等不靠一个人白天头顶烈日走家串户,详细记录,晚上,不怕蚊虫叮咬,熬灯学习扶贫政策、工作方法,迅速适应新角色、新任务。经过三个月奔波,魏巍走遍了前锋村的角角落落,摸清了该村90户贫困户,贫困人口374人的基本情况,迅速掌握了第一手农户资料。此后,每月走访一遍所有建档立卡户、非贫困户,成为了他扶贫工作的常态化。
魏巍常说,只要一门心思扑到工作上,才能做好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现在,每当谈起哪家建档立卡户家庭情况怎么样、收入有多少、主要经济来源、享受过哪些帮扶措施,魏巍都能倒背如流,如数珍宝。

党建引领促发展 勤勤恳恳抓实效
在日常工作中,魏巍时刻牢记自己不仅是一名扶贫干部,还是一名党员,在扶贫战线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是农村工作的成事之基。作为前锋驻村第一书记,他首先接过了教育管理全村党员的重任,通过微信送教、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与开展党史故事会、党员先锋队等活动载体相结合,改变了前锋村过去陈旧的教育模式,用新思路、新办法,激活了前锋村党建工作的一池春水。2018年,前锋村党支部被评选为优秀基层党支部。
2020年春节,都在举家团圆阖家欢乐的时候,魏巍却放弃春节假期和家人团聚,为了前锋村3300余人的一方平安,他带领前锋支部党员战斗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一线,尽管据自己家车程不过半个小时,但他在春节期间没有踏回家半步,每当接到儿子电话中的一声爸爸,他都会强忍泪水,哄骗儿子马上都回家,那期间,他在儿子心中成了骗子。

分类施策出实招 找出致富金钥匙
前几年,前锋村比较落后,由于信息闭塞和技术缺乏,贫困户劳动力在家闲置成为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魏巍带领党员干部充当困难群众与企业对接的联络员,为闲置劳动力寻出路找活干,目前前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0多人实现了就近就业。与此同时,魏巍利用各种渠道,及时与栾川县劳动人事部门沟通,给贫困户提供短期技能培训,增加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技能,当前,已有25名贫困群众掌握了厨师、电焊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并实现了就业岗位。针对家中没有劳动力失去生活来源的贫困户,发挥政策支持作用,积极为困难群众办理低保、五保、残疾证等,截止目前为贫困户办理低保33人、五保2人、残疾人补贴40人,用魏巍的话说,脱贫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贫困群众技术有了,就业渠道就广了,魏巍的劲头更足了,绞尽脑针想办法,为贫困群众增收增效,在多渠道发展经济同时,紧盯行业部门政策和申报条件,细心及时查漏补缺,两年多来,顺利完成了前锋村“特色种植补贴”、“外出务工补贴”、“雨露计划驾驶员补贴”、“教育补贴”、“危房改造”、“国家、省、洛阳市扶贫数据采集”等各项繁琐繁重工作,确保帮扶困难群众在政策上应享尽享,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谋划长远办实事 栽下梧桐引凤凰
近三年来,脱贫攻坚使前锋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魏巍认为脱贫攻坚工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要有长远打算,要想实现群众长期稳步增收致富,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有机转变,方能推动精准扶贫更加有效可持续,唯有帮助“造血”才是脱贫的根本。他和村两委积极在招商引资上做文章,严格按照“4+2”工作法,在充分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陶湾地域优势,发展旅游业,引进了万花谷和水上乐园项目,目前都正在热火朝天建设当中。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和乡村振兴开始衔接之年,虽然前锋村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了脱贫,总体任务已经完成,但是乡村振兴才刚刚开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魏巍的脱贫故事还在继续——巩固脱贫成效,为高质量打赢前锋村脱贫攻坚战魏巍仍在不懈奋斗。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其实,魏巍只是千万个驻村扶贫驻村书记中的一个缩影,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不怕苦,不怕难,扎根农村,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正因为有了这些驻村书记的辛勤付出,才使贫困户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