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颗茶心、漫煮时光
——诗人刘希涛与茶人刘志溪散记
文/上海袁德礼 摄影/闲语

提起我国著名诗人、上海出海口文学社社长、老报人刘希涛这个大名,上海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熟悉他的老记、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个个都会翘起大拇指“此人人品诗品极好,将出海口文学社办得似上海中心大厦拍天高”。

今年76岁的刘希涛18岁就在部队服役期间发表了第一首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出版发行了18部诗文作品集,22年前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先后担任过上海作协诗歌组长、城市导报编委、不夜城副刊主编,12年前创办上海诗人、出海口文学社社长,

先后培养出50多位作家诗人。7年前,我曾驱车前往大杨浦工农新村看望过他,一年前我终于参入出海口文学这个行列,看到他举办的文学活动个个都有新闻报道价值,去年举办文学年会,我曾叫杨浦电视台专题报道过。

刘希涛从来不搞文人相轻份份份份、吃独食。我刚进社群,就碰上他和六大文学社联手举办双枪老英雄、百岁女诗人莫林百岁寿诞大型诗词歌赋朗诵会,刘希涛自掏腰包购买了点心🥧饮料🥤,不是谁心情过于激动,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将饮料打翻一地,刘希涛

见状没有破口大骂,大加指责,而是闷声不响打扫得一干二净……正是这份诗人情怀,帮助莫林整理文稿、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莫林出版了巜青山有路》巜韵海轻舟》《风雨潇潇》等四本诗文书稿,圆了百岁老人的作家梦。

都说文人无行。希涛兄一生没有诽闻,难怪沪上百位作家盛赞巜诗人刘希涛》这本书得到印证。
关于刘希涛的文艺思想与丰功伟绩、本群作家龙孝祥、郦帼瑛写过专著,我就不展开写了。单从办好出海口文学社群,不知干了多少实事,

不说年初带领敬标、永明、孝祥等38多位作家考察出海口等集团老总、不说我给桃花写首诗,不说抗疫给白衣天使办实事,不说创办出海口盐城分社、朗诵分社等事项,就来说说刘社长和迎紫轩茶馆老总刘志溪结对共奔文学春天的话题吧。

刘希涛动用自身优势,今年九月他和迎紫轩茶馆刘志溪老总结缘,闻茶香诗意正浓,品新茶诗篇纷呈,将出海口文学社活动搬到这里,从此188位诗人作家又有“新娘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该社顾问叶辛题写社名,揭牌仪式日前在迎紫轩茶馆举行。

说来也巧,27年前,刘希涛在上海商报、城市导报、文汇报等报刊杂志上为茶人刘志溪写过特稿。2012年上海举办首届斗茶大赛,刘志溪用他独一无双的古典铁观风味一举夺得冠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亲自给刘志溪颁奖。

刘希涛有颗纯朴爱心。他儿子都比刘志溪还要大几岁。原来刘志溪1972年出生于福建安溪长坑乡田中村,一个世代种茶制茶的茶农家中。老房子背后就有几棵高高的铁观音老茶树荫庇着他一家子。站到小院外一个高坡上望四周是群山环抱,茶树梯田层层如织。山上的清泉潺潺流向门外的小渠,真是山明水秀。沿着山路走5~6里就是著名宋代吉祥寺泰湖岩。

有一次学校春游,老师讲了张道源祖师在古木流泉山岩建寺的传奇故事,这天中午大概吃了太多的干粮又喝了凉水,一到家肚子就又胀又疼,父亲从灶头烟囱旁边拿下一袋“老铁”茶抓了一撮放进锅里加了点盐炒炒,泡茶给他喝下去,感觉不一会出了一身汗就舒服了。记得这“老铁”的样子,外表乌黑条索有点碎,父亲讲这是古风岩茶工艺的铁观音,陈放很

多年可当药用。后来知道“老铁”茶对肠道有害细菌有灭杀和抑制作用。90年代之后他就离开家乡到上海经销茶叶,家乡的茶山古寺清泉常常入梦而来,尤其是那款老铁观音的情结难以割舍。五年前他在家乡意外地觅到一罐1964年的真正陈年铁观音,就一直放在身边常常拿起来凝望。他真的喜欢铁观音。

铁观音是乌龙茶中极品。名称和品种创制于清乾隆年间。从安溪县志记载安溪种茶历史悠久。西晋战乱中原士族和农人纷纷入闽带来了许多粮菜种子和培植技术,茶树是否同时移植不详,但明确看到茶消息是唐末五代,在安溪乡俗采茶歌谣中留下釆茶劳动信息。中国茶文化长期推导中,佛教寺禅作用一直不容忽略,从赵州和尚“喫茶去”到克勤禅师

的“茶禅一味”,都表明茶作为禅修的特殊使命。从僧人带头喝茶到农禅结合带来种茶制茶制度,推动了全社会饮茶风气。中国茶文化在唐之后成为中国人生活开门七件事中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有史料证明当时安溪就有30多个大大小小的寺院,在很多庙地

产中就有僧人来植茶制茶,从而影响了当地农人一起来种茶喝茶的历史传统。至今在安溪大山密林废墟旧地,发现不少已经野生化的古茶树群,有的树龄已经有1200多年,有的树高达6米之多,由此可见安溪在明清之后相续发现了许多乌龙茶的名枞都是

有历史渊源的,黄金桂、本山、佛手、梅占、毛蟹、尤其是铁观音问世,这种带着佛家名号和精神的天地精华之茶品功德无量。既是禅家修行的助使,又是人和人之间和谐交融的促融剂。可以看到

安溪民间乡村的评茶斗茶比赛中茶人之间互动。在互相泡饮交流中切磋茶艺、茶技,安溪铁观音常常是茶评赛中的赫然有名的茶王。这就进一步增进了社会大众对安溪铁观音的认知和好感,也确立了刘志溪要一辈子以诚敬心来做铁观音的坚定信念。

从中国茶的形而上层面看茶精神确实高深莫测,茶道茶艺所包含的思想理念和生活观点,无论是对他人的诚敬还是对自己的净寂心的修为,都会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反思。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茶它是我们心灵的使者,健康的良友。 茶为药用在中国古

代是十分悠久和广泛,有解百毒之说,历代医家名士都有过详尽的记述。今天现代医药学,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茶的功用都进行了大量科学的研究,证明茶中有很多的营养素可以调节人体的机能,茶叶中有许多的维生素成份和微量元素被人体所利用,尤

其茶中的茶多酚,世界上不少专家都把它称为第七营养素。在传统古风浓香型铁观音中,由于是重发酵形成的特有多酚类含量丰富,可以抵制生活中各种辐射,可以抑制人体中癌细胞的活性,可以防止

过度氧化的嘌呤生物碱,可以清除自由基的破坏,可以抗衰老,可以抗动脉硬化,可以降脂减肥等等有太多的好处这里不一一例举。 谈起茶,刘志溪就向我款款道来。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在中国人生活的历史中画了一个大环。从神农氏到秦汉茶是作为药用,三国两晋南北朝茶是作为食用,唐之后又正式定为饮用。这个饮用方法又是唐式的煎煮,又是宋式的点冲茶末,明之后才正式作为清饮。这种将一种天然

植物运用到出神入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今天21世纪社会正从物质时代向资讯时代转变中,茶的再加工和茶的药用价值又重新回到新生活的平台。大家重视认识茶,茶不单单为了解渴振奋精神,亦是人类健康药用的助手,精神生活的良友。他建议,大家多饮茶!


因诗结缘,因茶结交,刘希涛和刘志溪两人因此而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