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台观天之七——
篇末的思索
露台观天,看日出月落,云卷云舒,每每在吟咏古今观云赏月之清词丽句的同时,会从另外一角度也许是自然科学常识方面发出另外一些感慨:月之妩媚,云之俏丽,不过都是阳光的照射或者反射使然,于是,便有了“云之叹”:
蒸腾飞升化云彩,聚散卷舒任往来。
映日霞晖千百媚,终为雨雪落尘埃。
便有了“月之憾”:
蟾宫深深桂影淡,冰轮玉钩总清寒。
奈无赤焰不由己,千古圆缺东君怨。
然而,转念想想,其中似乎还有另外一方面的道理。倘若没有月亮,没有了月光如水,清辉如霜,那么太阳一落,这世界不就陷入绝对的黑暗,夜晚缺少了诗意朦胧的月色,那还有什么意思?又倘若没有云,没有了云遮雾罩,云蒸霞蔚,天空永远都是万里无云,骄阳似火,世界又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倘若果真如此,天空岂不总是白光灼灼不容仰视?总是一个模样,岂不又是索然无趣?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吟风弄月的诗歌又从何而来,文人墨客的诗趣雅兴岂不少了许多题材,如此这般的世界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儿?
真是老来愚钝,杞人忧天。其实,古人早已总结了许多经典精辟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不能绝对不能唯一的道理,比如阴阳调和,刚柔相济,相辅相成;比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比如红花绿叶、众星拱月;比如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然而,这其中许多的哲学思辨,不仅是我们普通人甚至一些身居庙堂的人往往也不免当局者迷,在迷中之时,便只讲绝对,只准唯一,结果便出了问题。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费解。
主播简介:馨园小主,天津市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工作者。业余爱好诵读,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多家平台签约主播。
作者简介:裴新政,男,71岁,生于河南潢川,潢高老三届学生,下乡知青。现为平顶山煤矿退休职工。业余爱好文学,喜欢摄影,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