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22日,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培训暨《青年文学》改稿会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邱华栋,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主席王啸峰,《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姜宁,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郦明先,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秘书长潘明喜;特邀导师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傅宁军,《莽原》主编晓雪,《十月》副主编宗永平,《清明》副主编赵宏兴,《福建文学》副主编石华鹏,《长江文艺》副主编吴佳燕,《山西文学》副主编陈克海,《广州文艺》副主编张鸿,《特区文学》副总编费新乾,《北京文学》编辑部主任张颐雯,《西湖》编辑部副主任李璐,以及一百余名来自各地市公司的作协会员和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改稿会和文学创作培训。

在11月21日上午的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青年文学杂志社与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续签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王啸峰主持了此次会议。在会上邱华栋指出,江苏自古以来就是文学重地,涌现过许多优秀作家,电力作家是中国作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江苏电力作协在以后的写作中不断奋进,再创佳绩。姜宁表示,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协会在今后将不断加强组织构架、立足企业实际、广泛开展交流,扩大协会的品牌影响力。张菁表示,《青年文学》将与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进一步深化合作,培育出更多的创作人才,以书写塑造新时代建设者的形象,让电力人的梦想、追求与超越在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会后,受邀来讲课的傅宁军就长篇报告文学《心中的旗帜》的创作经历以及写作心得做了分享,就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新闻写作的关系入手,为协会作家撰写电力题材作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

青年文学杂志社与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续签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邱华栋

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主席王啸峰

《青年文学》主编张菁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姜宁

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郦明先

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秘书长潘明喜

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傅宁军
11月21日下午的改稿会由张菁主持。城市文学是《青年文学》的主推方向,城市文学的核心是科技和人文,与电力系统的科技发展相得益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青年文学》会持续地为江苏电力作协培育文学新人;本次改稿会选定42名会员共60余篇作品质量均有所提升,尤其小说作品的质量与前两年相比整体已经超越散文和诗歌,形成新的创作格局。随后,各位导师逐一对会员们提交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分析每部作品中的优势与亮点,也指出了种种不足,并提供了修改建议。

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培训暨《青年文学》改稿会
21号晚上,学员们按照本次提交的作品按体裁分成小说组、散文组、诗歌组,分别与导师们就文学与创作的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导师们结合自己多年的编辑经验,为学员们答疑解惑。因为学员均来自电力系统,有的是基层的电工、维修工、安装工,平时工作繁重读书时间少;有的是电力专家、高级工程师,文学只是业余爱好;也有的学员,孜孜不倦地写作二十多年,但是很难找到创作上的新突破;如何就不同文学修养与知识结构的学员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路子,导师们一一了解学员创作背景,开出不同的书单、提出不同的建议。学员们表示收获很大,也很感谢《青年文学》为他们搭建的这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小说一组

小说二组

散文组

诗歌组
22日上午,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以《当下文学写作的民间资源》为题,对参会人员开展文学创作培训。范小青指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可以构成写作的重要因素。当代文学要善于从社会变迁中发掘创作资源。

图|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培训

图|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
立足新起点、面向新时代,《青年文学》与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兴社会主义文化,展电力人形象,在未来的日子里,发现和推广更多书写电力生活的精品力作。
改稿会嘉宾精彩发言

《莽原》主编晓雪就诗歌的写作提出了独有的见解。她认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生命的延续,诗歌更是打破了既定定律,是富有创造性的、更加洗练的语言。

《十月》副主编宗永平认为,文学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一部作品不能仅仅复述生活中原有的故事和逻辑,必须要从生活中进行提炼和总结。

《清明》副主编赵宏兴提出,文艺创作要谈风气,要挖掘社会上的光明一面。只有从着眼世俗的眼光中向上跨一步,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福建文学》副主编石华鹏指出,要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他认为,评判小说最重要的三个标准是:小说要在艺术上成立、小说要讲究完成度,以及小说是否有说服力。

《长江文艺》副主编吴佳燕强调,一个好的作家要有自己的主场,在这个主场上把自己的一切过往和经验发酵到沸点,才能让文章写出激情与想象。

《山西文学》副主编陈克海结合作品提出小说的推动力问题。他表示,小说处理的是人的欲望问题,小说的表述则需要运用细节技巧,不能过于依赖议论性文字。

《广州文艺》副主编张鸿在点评完学员的作品后,又特别提出讨论会提交作品的标题存在的“随意性”问题。在她看来,小说的标题需要提炼,能够体现出小说的整体气质,而不能简单地对待。

《特区文学》副总编费新乾从“怎么写”和“写什么”两方面对学员作品进行了分析,鼓励作者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生活范围外的题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

《北京文学》编辑部主任张颐雯表示,小说的题材不能局限于陈旧素材,要紧跟时代变化,不断挖掘作者独特的感受。作者要用自己的智慧与读者的智慧进行博弈,更巧妙地表达思想。

《西湖》编辑部副主任李璐表示,找到文字的感觉其实是第一位的,不同的文字质感会影响到小说的品质。她建议大家一定多做阅读、努力修改,找到自己的创作气息。

《青年文学》编辑陈集益表示,在创作中要花时间多酝酿,不能草率地处理素材,而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找到真正打动人的地方,寻找到时代大背景下的个人处境。

《青年文学》主编张菁总结,写作是一种超越,每一次有意义的写作,都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通过书写和思考,关注内心世界、关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也通过写作,展现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归属与爱,现代文明下的自我实现、尊重与自尊。写作面向自身,更面向未来。
文字编辑:修新羽
新媒体编辑:李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