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洲灵光寺
文/汤学汉
灵山寺,位于广东省梅洲市梅县区雁洋镇境内的阴那山麓。距深圳相距380公里,驾车需要四个半小时。
在第21个中国记者日莅临之际,我们开车从深圳向梅洲进发。到梅洲市阴那山麓仙境灵光寺寻访。来到梅洲灵光寺:我们感觉这里空气都是舒缓的,加之这里人流量没有深圳那么密集、人走起路来感觉挺轻松,心境自然而然非常舒畅。
车刚到灵光寺山门。门卫工作人员就指示我们停车进行健康码和测额温,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寻光寺这个大门气势恢宏,于是我们便在门口照了一张合影。

牌坊大门上有两副对联:
上联“坐歇石探龙潭花雨重开胜境”,
下联“品茶泉悟苇渡慈雲长集桃源”。
小门
上联“鐘傅四極唤回客夢”,
下联“鼓助八埏樂繞雲韶”。
牌坊大门内面的两幅对联:
上联“聴靈禽觀古柏物物悉存佛性”,
下联“傍白虎毗香爐山山皆蕴禪機”。
小门
上联“萬籁泉和潜通地脉”,
下联“千峰雲卷吐纳天光”。

走进牌坊约80米,灵光寺:许愿园。许愿园的由来:相传当年灵光寺的开山祖师潘了拳(惭愧祖师),由福建一路西行,云游至阴那山时,在此休息。只见阴那山、山势雄伟,充满灵秀之气,其主峰五指峰犹如佛祖的五指,顿悟阴那山便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于是便在此许下心愿,要在阴那山建庵修行,弘扬佛法。最终祖师爷的愿望得以实现!于是后人只要来到阴那山灵光寺,都会在此许下心中美好的愿望,祈求梦想成真!(注:许愿带、许愿锁、时来运转)系一条许愿带、祝你心想事成!结一把许愿锁、祝你万事如意!

我们沿着风景区绿化带,一路向上前行,景区加强传统文化传承,设立了文化长廊:“浪里扶危舟、赫赫神威苏玉豸,山中膺祖钵、绕绕道光等黄梅”。“地僻人闲、长引烟霞为主客,山深世隔、只凭花草记春秋”。“一尘不染何惭愧,万缘皆空真祖师”。“山尽似太古,心清闻妙香”。“古迹永长存、金磐木鱼宣佛法,仙踪多幻境、钟声明月悟禅机”。“自觉便大觉,在尘不染尘”。“佛法无边、证因果于一拳未了,青山不老、参禅关则五指齐天”。“七朵山边、净土笔生维卫客,五指峰畔、灵光常现辟支身”。“云净月末、诸法无非真实义,功圆行满、终生具此炒明心”。“道当有得时,心若自居道中、惭愧一言、儒家如是、释家亦如是;人所罕来处、神能辄到人间、灵光二字、御史曰然、柱史皆曰然”。“阴那开山第一祖,灵光古刹不二门”。“参禅妙语山伸指,说法通灵石点头”。“五指扪天、峰势共烟云旋转;三株拨地、柏香连楼阁氤氲”。“清静五峰巅、佛地有尘风自扫,庄严三宝殿、禅门无锁月常关”。“顶外无山、每闻佛殿钟声、都凝天籁,空中有月、试看寺门柏影、可悟禅机”。“黄鹤楼上、物换星移、但留水碧山青、再至吕仙逢旧主;白鹿洞中、春回秋去、又见花开子结、重未学土认前身”。“灵迹此间存、石上莲花江山苇,禅机何处是、天边明月岭边去”。“佛法灵光天上日,吊心安定寺前山”。“生闽地、化粤地、金身从万劫中、离色色空、入慧慧定、惭愧定不惭愧;溯唐朝、迄明朝、佛法经千载后、禳灾灾息、祈福福临、祖师真是祖师”。

灵光寺铁桥简介: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近400年历史。铁桥是一座石拱桥,取名“铁桥”是希望永久千秋坚固如铁之意,明朝翰林李士淳(即李二何)曾写《小歇石》诗一首,使铁桥闻名遐迩。诗云:“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
梅洲茶叶在中国很有名的,茶味香浓,口感到位,主要原因五指山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因素,形成当地茶叶独特品质。在寺光寺文化长廊有关茶文化文字:“茶:好茶、不可只在家里独享,约上三五好友,在淡雅清静的吉祥天茶座品茶聊天,享受一段茶香悠悠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拆射当地人们热情好客,好茶大家还需善于分享,加强亲情友情,以茶叙友叙情。

灵光寺山门。山门是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的一般称呼。因为山前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故名“山门”。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寻光寺山门高约7米,宽约10米,由旅港乡贤曾宪梓、黄丽群伉俪捐建于1988年落成。山门顶端建有雨蓬,正门小门之间高矮有别,错落有致。栋顶塑有双龙戏珠,中间的横屏上塑有双凤朝牡丹,雉鸡戏茶花等彩色夹陶浮塑,鲜艳夺目,栩栩如生,显得庄重堂皇,为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光彩。山门正面对联:上联“梵宇巍峨明珠灿烂古寺名山添丽色”,下联“慧灯璀璨佛日光辉五湖四海仰禅门”。小门对联:上联“阴那毓秀”,下联“寶刹增辉”。山门复面对联:上联“憲典護自由洒金珠花雨佛光庇梓里”,下联“麗天盈紫气绣锦先新程勝境似瓊樓”。小门对联:上联“百万人家福地”,下联“三千世界禅林”。

灵光寺有三绝:一是“菠萝顶”,尽管宝殿内香火鼎盛,但香烛浓烟却能从宝殿顶端的“藻井”散发排空,世所罕见;二是“生死树”,寺前两棵雄伟的古柏,一荣一枯,一生一死,甚为奇特;三是“顶无叶”,殿外古树参天,但瓦面却片叶不留,极其神奇。(灵光寺生柏:相传是唐代高僧潘了拳手植,距今有一千一百多年)。
灵光寺地处五指山麓(海拨1298米),这里青山绿水,环境清幽,薄雾缭绕,山水秀美。引许多文人墨客,驻足欣赏、叹为观止。有诗为证:
游阴那山
翁万达
结愿峰头云雾稠,
三生檀越旧同流。
空巢独吊无乌鹊,
露地何人守白牛,
声断磐边云纳袖,
光回殿角月窥楼。
五更归梦青巅上,
强执金吾初拜侯。
注:翁万达,揭阳人,明嘉靖进士,总督三边,升兵部尚书。隆庆中,追赐谥襄敏,谕祭葬墓在大铺三河 ”。

石上诗
潘了拳
山青青,
水冷冷,
今朝撒手飞空去,
万里云开月自明。
注:潘了拳,字号惭愧祖师,唐代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生,闽僧。唐时驻锡于程乡阴那山,后坐化留诗石上。”
游阴那山
苏轼
吾治有罗浮,已为东粤奇。
又闻有此山,更为罗浮推。
中有唐僧者,自言惭愧师。
翁云铺法界,轮月照禅帷。
色相窥峰石,慈悲度蒺藜。
我来惠不远,僧去已多时。
佛骨藏金塔,禅宗看碧漪。
香浮空鹤舞,钟逐晓风驰。
吾自虚无寂,中庸未发之。
注: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阴那灵雨
李二何
五指峰前白鹤旋,
空中锡卓祖居先。
桥横曲涧三株柏,
路入曹溪一洞天。
听法缘深禽解语,
住山岁久俗如禅。
甘霖愧负苍生望,
灵雨分膏且种田。
注:李二何,字士淳,梅县松口人。明崇祯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撰有《阴那山志》传世”。

“题阴那五指峰
二绝
谁人伸臂划虚空,
裂碎迷云千万重。
掌握明珠山吐月,
周天星斗五轮中。
天画棋盘星作子,
指弹日月照将军。
不知何处神仙着,
花落棋声迅耳闻。
注:奓山和尚(奓huO,音豁)灵光寺僧,传说为明崇祯皇帝太子朱慈烺,有待考证”。

小歇石简介:小歇石长4米多,高1.8米,厚2米,小歇石旁有新建凉亭,称为歇石亭。小歇石,其意可能是告诉游客,到此可在石边亭内歇息一下,再登佛殿。据说,当年灵光寺开山祖师潘了拳入山结庐时,曾于此石边小憩过,故名。
相传三百多年前,明末翰林李二淳(即李二何)晚年隐居在阴那山,曾在此石上题刻诗作。诗云:“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此外,石上还有清康熙年李焜所刻的《石赞》一诗:“名芳石陋,石不如人。石固名浮,人不如石。石在名留,人因石永。名增石重,石赖人尊”。细细品味,颇有哲理。

图片来自作者,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介:汤学汉 退伍军人。衡阳市作协会员,深圳市坪山区作协会员。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电台发表稿件若干。并著有《蒸水点击》一书。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