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下乡好 群众都说嫽
文/倪双民
走,看戏走!”那天刚刚吃过午饭,邻居大婶就在院坝上大声朝我家院落喊。妻子急忙将厨房的锅碗收拾停当,锁上门带着女儿,我们急急忙忙的向不远处的村委会广场赶去。一路上都是赶着前去看戏的群众,老人小孩以及年轻的媳妇,大家说说笑笑,很多是从数里开外的邻村专门赶来的。看到熟悉的面孔,我微笑着打声招呼:“您也看戏去?”对方点头算是回答。在农村里除了每年腊月赶集,路上很难会有这么多人,一时间偏僻的山乡变得热闹了许多。
半道上遇到了一位热心的邻居,他告诉我“这次是县剧团特意来咱们麻坪镇峪口村为灾区群众进行慰问演出,昨天晚上唱的是《洪湖赤卫队》,嫽的太太,尤其是那个演韩英的演员演得特别好,不管是形体表演还是唱腔都非常好!”他滔滔不绝地说着,听得我为昨晚没赶上看戏而感到有些遗憾。

就这样边说边走,等我们赶到广场,演出已经开始了好大一会,台下看戏的人很多。人们或坐或站,有的蹲在旁边的石头上,不论怎样都仰着脖子静静的注视着舞台。有的年轻人在用手机拍照想留住精彩的瞬间。我们也找好位置认真地看起来,台上表演的是现代歌舞《花开盛世》。演员们身段苗条,舞姿柔美,眼眸灵动,一抬手一投足都表达着丰富的情感,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繁荣富强的生活新景象。
接着演出的是配乐诗朗诵《家园》,内容紧密结合今年8月6日的水灾和灾后重建情景,展示了人们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返乡知青的一曲《父老乡亲》让人泪目,赢得了一阵又一阵掌声。最后表演了洛南县剧团团长牛新宏结合8月6日的特大洪水灾害编排的大型情景剧《情怀》,生动地展现了从水灾发生前各级政府人员有序组织群众撤离,水灾发生瞬间镇村干部及时组织群众进行抗灾自救,以及灾后的基础设施重建工作。剧情宏大,衔接紧密,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演员表演得活灵活现,似乎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昨天。台下的观众很自然的被带入到剧情之中,当看到武警战士不顾危险救护被洪水围困群众的情景时,一些老人竟不由自主的流下了泪水。演出结束,台下的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过了好久人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回家的路上,人们都在对今天的演出进行评价,有说演员表演精彩的,有说唱词生动的,有说情节感人的,总之都是褒奖之词。我也深深地感到这次演出剧目丰富,贴近生活,既是美好的精神享受又是无形的精神激励。

初冬时节,天气渐寒,太阳刚刚落下西山,就有一丝寒意袭来。夜幕渐渐降临,我们添了衣服继续去看戏,晚上演出的是戏曲名剧《铡美案》。我一向对戏曲不感兴趣,觉得情节发展太慢,很少能静下心来观看。可这次有点奇怪,当听到台上包公那雄浑的吼唱时,我的内心不由得动荡起来。包相爷那威严的仪表,充满正义的唱腔,不断地冲击着人的感官神经。秦香莲那颤巍巍的情态伴着凄婉的唱腔着实令人怜惜,同时对喜新厌旧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产生深深的痛恨。台上演员个个功底扎实,唱腔纯正,举手投足间足见演员们训练有素、本领高强。每个场次结束,都会有热烈的掌声响起。尽管时有寒风,寒意随之袭来,但台上的演员毫不在乎全身心地投入,台下的观众个个看得入迷,年长的老人边看边给年幼孙女讲解着剧情,小女孩眼睛看着台上的表演,听着奶奶的讲解频频点头,此刻戏曲的种子是否已落入她的心田,明天的她是否会成为台上的演员?当看到陈世美在铡刀下人头落地的瞬间,台下的观众大都站了起来,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有人竟大声叫好!这是对惩恶扬善的褒奖,也是对演员们挚爱戏曲艺术敬业精神的高度肯定。

这次“戏曲进乡村”赴灾区演出从11月14日到16日共持续三天,白天晚上共演出六场,剧目齐全,内容丰富,切合生活实际,接地气聚人气,有反映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岁月的《洪湖赤卫队》,有保家卫国的《杨家将》,有贫贱不移的《王宝钏》,有惩恶扬善的《铡美案》,还有优美的现代歌舞,最为感人的是生活气息浓郁的诗朗诵《家园》和情景剧《情怀》。“戏曲进乡村”既是对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堪称我国戏曲鼻祖的秦腔的有效传承,也丰富了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且激发了受灾群众的生活热情,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一定会奋发图强,经历过暴风雨洗礼的人民群众会更加坚强,一定会靠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因为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