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杨宪金先生开始有意识学习书法,他从临摹楷书开始,通过上中南海业余大学学习文化课,进一步提高文化知识。他买来书法字帖,在旧报纸、废纸、图书上,用水、墨开始写,默默地苦练,慢慢摸索软笔尖硬功夫的魅力,体会笔以三寸锋为用的妙处。
三、萌芽成长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杨宪金先生履任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这时候他三十多岁,对书法表现出了极强的痴迷和书写的欲望,这就是说他对书法有悟性,有慧根缘份。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具备了、成熟了,学习书法由入门到成长也就自然而然了。
进入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对杨先生一生是重大的转折点,可以说如果进不了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他就成不了书法家。进入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后,杨宪金先生有幸见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书法,也见到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家的书法绘画作品真迹,可谓眼界洞开,耳聪目明别样新。杨宪金先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书法家。于是他默默地自己练习楷书,他告诫自己不要心急,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打牢基础再说。他知道一年的画能卖钱,十年的字也很难入门。
杨宪金先生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找感觉,求进步……痴迷地练习了几年,同事们竟然不知道他在业余练习书法。
四、启航阶段,进入西苑出版社。杨宪金先生担任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全身心投入出版事业。作为社长、总编,文化艺术水平需要有高水平,杨宪金先生进一步提高自己。他为了提高书法水平,转益多师并得到了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沈鹏、李铎、陈大羽、刘炳森、张有清等大家的指导,从书理书论和创作水平大幅度提高自己。
经过多年的思索与磨练,杨宪金先生选择了自己的书法之路,这便是主攻“二王”、米芾、王铎、毛泽东,同时兼顾颜真卿、苏轼、黄庭坚、傅山等书体。事实证明,杨宪金先生选对了路,二十多年他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了下来,而且还继续走下去。
这个时期,杨宪金先生结识了国内许多著名书法家、美术家,并虔诚地向他们请教学习。但杨宪金先生始终有一个观念:“我向许多著名书画家学习,但是他是他,我是我,我向他们学习属于我的东西,学习内质而不是外皮。”他像蜜蜂采百花酿蜜一样,勤奋着,学习着,前进着……
五、成熟阶段。杨宪金先生自2007年从领导岗位退休至今,是其“杨氏书风”逐渐成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