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张干净的《脸面》,有兴趣有时间的朋友请阅读《脸面》!

刘小玲小说集《脸面》
我是一个业余马拉松选手,有了一点点文学情怀,自创了一句马拉松语录,时时用它来激励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要用持久的毅力与恒心来追赶超越,即使被关在理想的大门外,也不会自暴自弃,毕竟一路跑来,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呐喊助威、加油鼓励,必须坚持到底,绝不愧对观众。——刘小玲
在循环的生命中突破极限,让生命永远在前行的路上歌唱。——刘小玲

刘小玲参加马拉松 比赛中
陕西女作家刘小玲小说集《脸面》出版发行

刘小玲小说集《脸面》
日前,由中国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北大学客座教授高建群、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作家协会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向阳(厚夫)(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钟海波联合推荐,并由钟海波教授作序的陕西女作家刘小玲小说集《脸面》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小说集《脸面》共收集作家近年来发表在不同刊物的中短篇小说、小小说16篇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书写的与之相关评论6篇。小说集分为心灵篇、社会篇、时代篇、情感篇、青春篇等。
钟海波教授在序言中谈到:刘小玲是有实力的陕北女作家,她有理想,有追求,阳光豪迈。取笔名山丹丹,其作品亦如陕北生活土壤上盛开的山丹丹花,多姿多彩,娇艳可人。作家以不同视角、不同风格的语言勾勒出中国西部乡村、城镇以及城乡结合部人物的命运史、心灵史及情感史。书中所塑造人物,无论教师、工人、干部、农民或商人,无不个性鲜明,呼之欲出。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时代性以及浓厚的民间性是该小说集的三个突出特点。从学术的角度,专业而系统地剖析了《脸面》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著名作家高建群则认为:陕西有个百名文学艺术创作人才工程,本书作者是入选者之一。在专家评审会总结时,我说,刘小玲是一位有实力的陕北作家,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她白天在榆林城中开个杂货店,晚上点灯熬油,伏案写作,咱们的这项工程,就是为这样的业余作家提供的。给点阳光就灿烂,也许三年五载下来,就会给我们抱个金娃娃回来。祝贺刘小玲的小说集《脸面》出版!

陕西省著名人物档案协会副秘书长、作家李虎山认为:刘小玲是一个体制外思想活跃、个性自由奔放的女作家,其中篇小说《脸面》在延河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人们关注,读过其在杂志和网络上发表过的一些小小说,书写的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的现实扣动人心,可以说是一个为普通百姓代言的作家,它的小说民族气息丰厚,人物对话地域特色浓郁,有蒙汉语系交辉印记。据我所知,这些年来,刘小玲一边置身驼城谋生,一边致力于推广全民健身运动,还坚持文学创作,精神可嘉,精力可叹,毅力可赞,非一般女人可比,希望其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取得更多佳绩。
面对作家教授对自己的评判,女作家刘小玲说:我是一个业余马拉松选手,有了一点点文学情怀,自创了一句马拉松语录,时时用它来激励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要用持久的毅力与恒心来追赶超越,即使被关在理想的大门外,也不会自暴自弃,毕竟一路跑来,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呐喊助威、加油鼓励,必须坚持到底,绝不愧对观众。

刘小玲
刘小玲,笔名山丹丹,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陕西子洲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化厅百名文学艺术创作人才,陕北黄土文化研究院,榆林市长城学会会员,政协子洲县委员、特邀文史员,现任榆林市长跑运动协会会长。2008年开始创作,擅长各种文体。作品见于《延河》《山西文学》《唐山文学》《荷风》《陕北》《榆林日报》等报刊杂志,作品曾荣获国、省、市、县各级各种奖项,作品收录于《2019中国年度作品》,编著《牛薛沟村志》,出版文集《大漠流韵》、长篇小说《榆钱谣》,《脸面》为作者首部小说集。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5月第1版 书号:ISBN 978-7-5472-6881-0
开本:170mm×240mm 1/16 定价:60元
邮资:广西、海南、贵州、宁夏、辽宁、吉林10元;西藏、新疆、内蒙、黑龙江、云南15元;陕西省内免费包邮;上述省除外,其它省6元。

文集《大漠流韵》、长篇小说《榆钱谣》
另:《榆钱谣》为长篇小说,国家一级作家高建群作序《文学是一口强人吃的饭》,可在网络搜到查看,该书仅存少许收藏本,定价55元;《大漠流韵》系作者处女作,定价45元,如三本均需要者,全国各地免邮资包邮!
微信添加:Shandd0029 可添加作者—刘小玲(昵称:山丹丹)。
温馨提醒:新书上架,正在热卖,作者存书有限,近期购买,可索要亲笔签名。
读书是福,收藏是雅,雅福共存,厚德载物。

娇艳的山花(序)
钟海波

陕北,一片黄褐色的高原,千沟万壑,一望无际。天空湛蓝,白云悠悠。鸟鸣清脆,空气清新。走在山间小路,极目远眺,顿感神清气爽。春夏之交,如果幸运,便会看见背洼洼有棵红艳艳的山丹丹!这是一种野百合花,陕北人习惯称之为山丹丹。山丹丹鲜红的花瓣如绸缎般柔软细腻,金黄的花蕊精致娇艳。它带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芳香。它吸风饮露,钟天地之灵气,是山的精魂,有了它山便有了仙气、有了灵气。生长于穷山恶水之际,它却那样热爱生活、热爱世界。它用火红的青春唱出一首首美丽动人的生命赞歌。
刘小玲是一位有实力的陕北作家,是黄土高原养大的女儿,她的笔名山丹丹,其性格亦如山丹丹,她的小说也如陕北生活土壤上生长的山花。她阳光豪迈,充满活力,有理想、有追求,热爱文学。她是业余作家,却十分勤奋,发表大量作品,已出文集《大漠流韵》和长篇小说《榆钱谣》,现推出新小说集《脸面》。该小说集共收集作品17篇,文体上可分中篇、短篇、小小说;内容可分心灵篇、社会篇、时代篇、情感篇、青春篇。内容多姿多彩,形式丰富多样。我读小说集《脸面》,感觉其鲜明特色有如下几点。
地域色彩浓厚。刘小玲小说大量运用方言土语,展示风土人情,山川风貌,具有浓浓的陕北味。《雪天不再冷》有这样的景物描写:洁白的梯田台,整齐的窑洞,明亮的玻璃窗户,袅袅炊烟。窗棂子上挂着一串串鲜红的辣椒,窑腿子上挂着一串串金色的玉米棒。透过玻璃窗,依稀可见窗台上垒放的大黄南瓜……这段描写地域特征十分鲜明,把陕北农村的特色突显出来了,读之仿佛来到陕北的村庄,看到了窑洞窗花,辣椒玉米;听到鸡鸣狗吠,羊咩牛吠。
地域性也表现在语言的地方化上。其中中篇小说《脸面》中有这样的叙述:老王年近五十,暴发户、煤矿老板。国家的好政策,让他一夜之间成了土豪。之前,他受不下苦,觉得当农民没出息,倒倒这、卖卖那,做一些空手套白狼的营生;后来他有钱了,爱好极为广泛。有人说他喜欢喝酒,酒后挥金如土;有人说他为人仗义,用做生意赚来的钱资助大学生;有人说他好色,常常去高档按摩房享受生活。这段叙述运用陕北方言,描写陕北人,陕北事,贴近生活,很接地气。这样的语言幽默诙谐,有表现力,生活气息浓郁。
时代感。刘小玲的艺术感觉十分敏锐。她善于捕捉生活中闪光的情景,善于采集生活中的浪花,能够把握时代脉搏,表现当下发生的最新故事,给人以亲切感、新鲜感。十九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打脱贫攻坚战。时下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基层展开。《雪天不再冷》就是反映了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生的故事,讴歌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小说揭示这样的主题,只要每个人向社会献出一份爱心,社会大家庭将更加温暖。该小说以人物刻画为主,情节曲折,没有说教,没有图解政策。

读书是福,收藏是德,德福相伴,一生如意。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二十一世纪已是信息时代。当下,微信取代QQ和短信,成为人们主要交流渠道。刘小玲的小说描写了机关单位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政策宣传,普通民众使用微信聊天、交友等,这些生活情景离读者很近,让人感觉十分亲切。她的小说还反映生态问题、基层村干部腐败以及教育的偏差问题等,其题材内容有强烈的时代感。
民间性。刘小玲小说所写人物多为乡间平凡人物。《小寡妇杀羊》塑造小寡妇翠花形象。翠花长相漂亮,性格坚韧、顽强、精明、利索。《雪天不再冷》叙述喜旺爷的故事。刘小玲性格诙谐,她把平凡的生活写得妙趣横生。《戒烟》通过口香糖与香烟的对话,反映烟民内心矛盾冲突。中国古代“争奇型”寓言文学比较发达,典型作品有敦煌遗书《茶酒论》。《茶酒论》用拟人手法,写茶与酒,争夸自己出身、价值最高,最有功于人,且贬低对方处处不如自己。《戒烟》是“争奇型”民间文学的创新性发展。写作上也借鉴了民间文学手法。《小寡妇杀羊》中有这样的叙述:村主任第一次来,买三斤羊肉,付五斤的钱。她不要。村主任硬给,丢下一句话:“那二斤炖给娃娃们吃。”她心里一阵感动。村主任第二次来,买五斤羊肉,付十斤的钱。她不要。村主任硬给,丢下一句话:“给你买件新衣服穿。”她心里一阵慌乱。临近大年,村主任又来,买半只羊,付一只羊的钱。她不要。村主任硬给,丢下一句话:“娘俩好好过个年。”她内心一阵巨浪翻滚,眼睛就模糊了。这是民间文学常用重复的手法。
《好人担了个赖名誉》是民间俗语的演绎。《生命树》体现民间因果报应观念。
此外,刘小玲的小说也体现出现代性特征。小说从女性视角对生活中出现的爱情与婚姻、情感与道德冲突予以审视及思考。个别作品还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体现了新的伦理观。
刘小玲能推出新的小说集,作为同乡,我为她高兴。序言一般请名人来做,我非“名人”。刘小玲请我作序,我有些惭愧,同时也有些感动。祝她今后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愿黄土地的山丹丹越开越艳!是为序。
2018/11/28于西安

绿水青山新陕北
作者:一灯居士(丁宏东编辑整理)
2020年11月25日
作者简介:丁宏东,笔名,叮咚,号,一灯居士,策划、导演、资深传媒人。多年来从事新闻与文化传媒工作,助力旅游、宗教事业。曾多次策划、导演大型公益爱心活动、大型演唱会、少儿春节晚会及各类企事业年会、庆典等活动。2004年—2014年期间曾先后供职于陕西《阳光报》社、《人民日报》海外版,部分文章曾获陕西新闻二等奖,发表文章上百万字,后从事文化传媒工作,曾任陕西名人协会榆林委员会秘书长。现为榆林自驾游协会秘书长、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理事、《生态榆林》杂志编委,榆林市叮咚文化传媒中心总经理。近年来多次策划并组织了近百场大型文艺晚会及大型比赛等活动,目前仍在为促进榆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添砖加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