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回忆录》之
警世篇——
作者:七龄堂
这辈子我做了一件错事
(三十一)回 国
不兆的1979,《自卫还击》的战火在越南境内整整烧足了28天!
小编县的两名战士同时受遣去参加这场战役……伤亡不少战友!
战争结束后两人毫发无损地回到祖国的边陲——靖西。他们各自都庆幸着自己的万幸!
这对主人公,一个来自小县城,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一个仗义善感、乐于助人(下称A),一个善伪善饰,逢场作戏(下称B)。
B开始黏上了A,毕竟销差后出来趁圩打市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三十二) 施 工
不久,双双又随部队奉命来到那坡平孟的边塞搞国防战备施工。这里的战况更严峻,环境更加恶劣和艰苦;山高坡徒,满目疮痍,座座山头象仇人般地怒视着他们的到来!
战争的后怕纵使人们举步维艰,边界上满山遍野的地雷,布得密密麻麻,稍不留神就血肉模糊,魂飞魄散;对面的山头就是敌人的阵地,虎视眈眈,加之昼夜饱受特工队的攻击和骚扰……要在这里扎营戍边,简直是悬着半条小命,不被打死,也得累死!
果真如此,连队主要任务是在百米拨高的山顶上打空道,修筑防御工事。石山秃岭、草木皆非,烈日灸烤、地板滚汤,帐篷里象5、60度的蒸笼,焗得让人窒息,汗如雨注,不时有战友中暑休克;整天打风炮、爆破、排涧、撬石块、运余坭、浇注混凝土,站岗放哨等等;为赶时间,昼夜两班轮换,连队还下达了死任务,每人每天要把3包水泥,3担沙子和3挑石子扛抬上山,可想而知要需要多大的能量?这样一来二往,蜿蜒崎岖、悬崖峭壁、披荆斩棘,个个累得死去活来,A也不例外。
干了一些日子,由于工作需要,A被调回连部当文书,除了掌管连队的人员档案,武器装备和内外人文事务,还要每天兼备着上山丈量工程进度,工作繁琐,但已没有担抬任务,只携枪支、皮尺、纲笔和笔记本轻装上山。可A从不徒手上去,每次爬到半山腰,总要帮助那些已抬不动或者正在小憩的战友们扛些材料到山顶,天天如此,这是A的习惯。
一天,A在工地回来的路上,一只手从后面搭在A的肩上操着家乡话:“老乡,好痛呀!”
A回头一瞧,原来是阿B。
A说:是呀!搞施工蛮辛苦的。
B抢着回答:不是呀!我原来在家种田时,脚染上了关节炎(B的原话)。
A问:严重吗?
B:现在间中有点痛,怕以后……。
A:如确实不能坚持,我就给你打个报告请示领导,办下手续回后方医院住院。
B:嘿嘿!太好了,多谢多谢!……打那以后,B就过着远离战火、无忧无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安逸生活!

(三十三)归 巢
不知过了多久,连队圆满完成施工任务,班师回到老营房——贵县(现贵港市)。大家兴高采烈、喜出望外,终于可以睡上一个安稳的觉,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B象接了通知似的也回来了。B说:医院已下了几次通知要我出院,说床位紧张,我知道前线危险,就赖着不走,现在不怕了。又说:医生把我的膝盖开刀开坏了,拿了个残疾证,你看我这边腿比那边细。
A不耐烦地说:你吃饱就睡,那能不细。
B:请问老乡,这三等乙(甲)什么意思?A:很轻V的级别。
B:有用吗?
A:连工伤都不是,一个病残证有什么用喽?比作我就不要啰,以免影响安排工作,但你是没有工作安排的,要与不要都无所谓,不过有好过没有。
接着,A又告诉B一个好消息,最近接到上级一份文件,凡有残疾证的都可以退伍,如你现在想走,我可从速给你办理,我也顺便探个家,咱们路上有个伴。
B:家里穷,我现在回去也没用,就等你回来再说。
A:你也不能待久,顶多个把月,不走也得走。
B:拖一天算一天吧!
——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绿了粤西的一个滨海城市,到处车水马龙、人涌如潮、热闹非凡!A除了家人的嘘寒问暖、亲戚朋友的款待外,也出去走走,感受和领略一下阔别3年多,曾经伴随自己成长的小城风貌与气氛!
当来到电影院门口的路上,碰巧遇见了当年送我们入伍的民政局干部陈叔(主管退伍军人安置)。
陈:A,你回来喇?
A:没有!
陈:哦!你认为部队有前途就留在部队干,不然你现在就要回来。
A:为什么?
陈:现在有粮食战线安排。
(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手里能抓到物质就是皇帝,商业、供销、粮食、食品、经委,这些部门最吃香,公检法工商税务财政银行靠边站)
A:好!我赶紧回去退伍。
A:陈叔,我有个战友是农村籍的,但他有残疾证,有安置吗?
陈:《战残》可以安排,工伤和病残的都没有。
回到部队,A第一时间就将情况告诉了B。B象丢了魂似的,六神无主,很是沮丧和失落……!
B对A说:这个忙你一定要帮,你不帮就没人能帮我,我祖宗八代都记住你的大恩大德,如有待薄,天诛地灭,断子绝孙……B开始自咒起来!
A:你这不是为难我吗?我又不是官,我一个打杂工的小文书,那有这么大的能耐能把一个"病残”转为"战残",简直是异想天开!加之你的伤又仅仅是一条小刀痕,如子弹打的有洞,炸伤的有创面,再说你是战后住的院,与作战时间不吻合,很难认定为战伤。这样吧,你去找3个战友,叫他们各自给你写一张证明材料,说你是在战场上追击敌人摔伤的。摔扭伤肯定是伤及筋骨,就有充分的理由来手术治疗,那你就可以蒙混过关,得看你的运气啰!
A毕竟是个吃脑之人,出的点子非常到位,B也去办了,但事与愿违,没人肯帮写,灰溜溜地回来!
B的结局A是有预见的。一个外来部队的人员,打完战搞施工没几天就回去住院了,有几人认你,另外你又是叫人家做伪证,你精他不傻,没人尿你!
B原形毕露,开始施展其伎俩——
B对A更加黏附,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并三寸烂舌:你出面人家一定肯写,你当救救我吧,我想过城市生活,不想做农民了,做个城市狗好过做个农村人等等……花言巧语、誓词旦旦!
A当时很犹豫,也很犯难,但经不起B的死缠烂磨,穷追不舍……
A就这样上了B的贼船——豁了出去!
果真,A找的3个战友都表示愿意帮忙,当中的一个还是B找过的,其实人家都是碍于A的一丁点面子,有个还当场讲条件咧……
当A拿着三张“证明材料”回来时,B欣喜若狂!
A:这毕竟是连里资料,还要打上报告,制好表格,罗列证据,呈报上级审批。
B:还有几关?
A:要团营部卫生队加意见盖章。
之后,A就抓烂了脸,一条龙地去为B托人情、找关系奔波劳碌!首先去求自己的老上级,营部书记把营部卫生队的审批意见办下来,再去团部拜见副团长(曾领我在军部学习过),托老首长带去团部卫生队把手续办完。A唤B即刻将资料送去所住医院……
一个《病残》转《战残》就这样奇迹般地尘埃落定!

( 三十四) 退 伍
一切就绪,马上办理走人。B说!
……数月后,A也如愿地退伍回到家乡。B闻讯出来探访A,吃住在A家。
A:安排啦!
B:安排了,但在乡下的分销店。
B不甘现状对A说:看看城里还有什么关系帮忙打点打点,我想调来城里。
A煞费苦心带B去认识自己的同学,同学的父亲有个同乡在劳动安置部门……从此B就离开了A,A并几次看到B骑着破单车载着鸡、鸭,红薯芋头等绕开A家的路线往同学家赶,但A不以为然,A虽然未得到B半杯清水,反而倒贴,A都不予计较,不帮也帮了,人家要这样对你也没办法,顺其自然吧!
很快,B被调入县商业部门的一个公司,B继续耍其手腕,后当上了采购,赚到了钱,回乡下光宗耀祖,盖了瓦房;在城里取了老婆,并且是医院的B超手,计生时期又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又为自己日后伤情的提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又拿了外家的地起了高楼大厦,事事顺摊如意,要风得雨,于此,B又开始疏远A的同学,去巴结更高层次的爷们!
曾几何时,某某局长又变成B的姐夫,县府办公室主任又成了B的契兄……不胜枚举,后来这些人又统统沦为B的人生驿客!
这时侯B已混得有头有脸,趾高气昂,一改往日破衣淋柳、点头哈腰的卑态。在A的同事的帮助下先搞到了公费医疗,“战残”也提到了四、五级,什么药补,地残补,家护补,低保,重点救助,提前退休一齐猪笼入水,月薪过万,名利双收;还当上县里"战残"老兵会的小头目,象英雄式人物,在群里振振有词;每年炎夏酷暑,都在风景圣地西樵山或广州荣军医院疗养避暑一个月,省民政厅为其拨款一万元的伙食费,悠哉游哉养得肥头大耳,过着无忧无虑的二世祖生活。
拥有这些厚禄资本,B开始粉刷人生,西装革履、打扮入时,束着小八胡,扎着两小辫,戴上哈墨镜,骑着大黑鲨招摇过市,盛气凌人;有时还在A的身边呼啸而过,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十里八乡、名噪一时!
旁人垂涎欲滴,原老部队的战友们也看不惯并疑惑:B虽然抽去打仗,但没有什么建树,何来安?排工作?又何来今天如此优厚的待遇?鉴于B的品行,有时三五知己、茶余饭后询及此事——哗,原来如此!

(三十五) 杀 驴
有一天,B在街上冲着A吼:不许再说我的事,我打你!(B的原话)。
A无语……但很扎心,A仰天长啸并引用美国佬的一句口头禅:噢,米加!
"……我打你"!也许你没机会了,当你还没来得及打A,五雷早将你碎尸万段!阿尼陀佛,天地良心——这就是帮人的结局!

小编的话——
A帮人不少,但所帮的都是些临时救助和单一短暂的眼前利益。有五保户、烈士母亲、失学儿童等弱势群体,为其去争取些政策性的权益。不象帮你的那样享尽厚禄殊荣,改变你的人生轨迹,永远告别“三农”,惠及子孙万代!
试想,如果没有当年恩人的鼎力相助,你能有今天的奢华生活吗?你今天的一切都是恩人赋予的,他给了你连父母亲人和你自己都所不能及的;他的付出是无私的,是没有责任和义务的,是竭斯底里的,是掏心掏肺的!
为了你,他两肋插刀、托尽情面,低三下四去求爷告奶,违心地去为你做事,这是常人难有的胸襟!
这事, 你敢与你的父母妻儿亲戚朋友同学战友说吗?他们知道吗?他们会怎么看?我相信你身边的人不是个个都象你这副德性?!
A不奢望你能有几多金钱和物质上的报答,只想你记得在你绝望时,有个人曾对你伸出援手,他不图恩报,但他更不愿意看到《农夫与蛇》和《东郭先生》的悲剧重演!
你试图换位思考,别人也这样恩将仇报地对待你,你感受如何?
——反省下吧,为后代子孙积点福!
最后,小编奉劝几句:受恩不报,进而以怨报德,这都是你的权利,没人能追究你,在法律层面也没有过错,但你必须受到世人的唾弃和道德良心的遣责!
基于法理的双面性,因为你是受益人,恩人随时可以起诉你……!
有良知的各位:
忘恩负义,受人隆恩,不思感恩,还要打人,假如这事发生在你的身上,小编相信谁都咽不下这口气?!
所以,做人不要太绝,要给自己留条后路,过得自己,更要过得别人,经常要换位思考,时刻要体恤别人的感受,别老想着一辈子都免费享用人家的劳动果实,还要把人家当傻子!人家已让了你40年,你连一天的感激之情都没有!由于你的盲塞与无良,遭致今日丑闻白于天下,这也许是因果报应!如果你稍有半点良知,就不至于今天的身败名裂、无地自容、晚节不保!要知道现在一个战残值多少钱?又享有多高的荣誉?A给你好过,你没有给人家好受,做人别不劳而获,要记得挖井人;为人付出而遭致打击,是人都会有怨气,忍耐也是有极限的,到一定程度总会爆发,往往是你得意忘形之时就是你乐极生悲之日,纯咎由自取!
——小编
作者简介:七龄堂,真名:姚旭东。
下乡知青,越战伤残军人,爱好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等。长期投稿到凤鸣梧桐文学社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