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案山关
文/群子
案山关,坐落在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境内,是杨岐山十八景之一。杨岐山为罗霄山脉七十二峰之一,此山最高顶峰海拔仅为949.8米,虽不算很高,但再往北便是广袤丘陵,此山不失为南北之天然屏障,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杨岐山地势扼要,古代关卡很多,位于寒婆岭的“寒婆关”、黄泥坳的“同庆关”、新坝水库之上的“案山关”,统称为“杨岐三关”。案山关自古以来是上栗通往萍乡城的重要关隘。

常乘车经319出入上栗,必往来案山关隧道,但都没经意这里还有一个案山关古关遗址,更没有去探询过。这个周末安源作家协会课题调研组应邀前往探胜采风,颇感新奇。尽管此时正值小雪节气,天空又不时随风飘着一些细雨,给人有一丝冬日里的寒意,但我心里还是热情澎湃。我看着同行的文友,好像也都有一股子热劲。



案山关两峰高耸,左右并峙,中平如案,前人曾写过一首《案山关诗》:“楚界连吴界,前山复后山。升平风日好,云影漾空关”。我们来到案山关前,友人冬初睹物思诗,不禁朗诵起了这首古诗。闻诗观景,觉得诗人白描手法之高妙,情景果符其然,宛如人在诗中了。
从关下村山脚关口,经过松大夫庙,沿着一条新砌成的石階路游步道向上走,才能到达案山关。关上村王副主任引路,我们拾阶而上,一边走,一边听他介绍,一共走了500余米,慢慢地走得一身热烘烘的。冬初是森林公园规划专家,他大为点赞,修路之石,就地取材,既节约了经费,又与景点融为一体。石阶两边已长满杂柴野草,也许是久来少有人踩踏,亦或是草木的生命力特别顽强,甚至在台阶的石缝缝中,还有一些草儿花儿柴儿,在风雨中绽放着活力,给了我们更多的攀爬的勇气。石板有些光滑,特别是落了点雨,像打了腊的滑板,但石块的纹理却能防止游人滑倒。到达山顶隘口处,我们回头一望,居高临下,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真的很佩服古人选址设关的智慧。这里肯定还有不少攻关守寨的故事、惊天动地的故事。



来到古关前,但见关隘历经沧桑,雄风不再,写着“案山关”三个大字的横匾早已不见了,垣废墙歪,穹顶坍塌,内室墙上的字碑也已被拆走,很是破败伤痛的样子。据说附近有家村民拾到两块碑石,铺在猪圈里,听了真是令人渧笑皆非。破败的砖石中,依稀可辨当年塵战的痕迹。王副村长介绍,有村民发现山上还有残存的战壕。我不由记起曾中举人的杨岐南源乡人梁炳魁的诗句:“峰顶连营倚碧空,满天烽火望无穷,风云惨淡旗旌上,猿鸟仓煌剑戟中”,那是何等激烈壮阔的战争场景啊!
历史研究专家李建华老师介绍:1906年萍浏醴起义,义军曾在此与清军血战。1928年上栗斑竹山起义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直辖第二团在案山关设立哨卡,与国民党军和反动民团对峙一个多月。王副村长感慨说,1930年至1934年,红军赤卫队在案山关多次与敌激战,先后共有18名革命烈工牺牲于此。所以有人说,案山关有革命者血染的风采。抗战史研究专家建华说,抗日战争时期,案山关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1944年长衡会战期间,日军从浏阳经上栗进攻萍乡,中国抗日军队依托案山关附近险要地形,多次阻击日军的进攻。1949年7月2O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35师,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粉碎国民党46军175师在案山关的防线。这是解放萍乡全境过程中唯一的一次战斗。案山关也在硝烟战火的洗礼中获得了新生,从此得到了安宁。上栗县双溪三老之一的黄善宝是这样歌咏此时的案山关的:“两山对峙中一关,雄立南北吴楚间,史传洪扬击清虏,今开通衢换人寰!”抚今追昔,课题组成员不由在这里流连忘返,拍照留念。


关上村王副主任告诉我们,2009年,319国道通车,宽阔的马路在案山关打隧道穿山而过,原有的石板古道就少有人来往了。隧道口的两边,以关岭为界,南边叫关下,北边叫关上。关上村已申请在这里建立省级乡村森林公园,已获批准;关下村已获批省级森林乡村。二村都正在加紧建设。


从现在尚存的关隘门洞中,向北望可见依山而建的村舍,那是近年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点。向南望,则可将杨岐山风景区的新山门及禅文化广场尽收眼底,甚而听到农家院子里飘渺而来的歌声。两边都是祥和美丽的风景。隧道两边宛然如练的沥青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一派繁荣景象。听王副主任说,案山关下面有杨岐普通寺的前身广利寺的遗址。贺焕明主席说,据专家和权威人士考证,广利寺的来由,系隋朝皇帝杨广曾孙杨岐所创。隋朝灭亡后,杨岐南逃躲藏在此处,不久出家为僧,后来创建了广利寺。原来这里还有炀帝庙和炀帝祭坛。有史料表明,杨岐山的炀帝庙和炀帝祭坛系清朝时萍乡满族县令所毁。看来,杨岐山也是沾有帝王之气的山岭,而其地名也并非杨朱子哭歧之说,另有由来。冬初研究员告诉大家,按照乡村森林公园的要求,关上村正在修缮案山关古隘,并将以此景点和广利寺遗址为主景,打造乡村旅游景点。课题组建议:抢救案山关散失的碑文等文物,并尽快修缮好战壕,以诗词、塑像等形式,融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古色文化为一炉,打造好案山关景点,与杨岐景区形成一个整体,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和社会发展。作为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案山关,建议文物保护部门,至少应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时,时近中午,不知有谁家做什么喜事,燃起了五彩火焰,案山关,历过风雨,经过苦难,见证过英勇的抗争,染过烈士的热血,扬过民族的豪情,而今正享受着光明与祥和!
我伫立关门前,不由叩问,有了今天的幸福日子,英勇奋战的的英烈们,你们可正在含笑九天!
2020年11月23日
摄影:李建华

作者简介:群子,安源区作协副秘书长、萍乡女子诗社副社长,爱好写作、朗诵、主持、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