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难与家仇面前的人物惊眠
——评陈佩君《弄堂深处有人家》的人物归宿
1905年被娶进林家绸布公司的第三房太太许姓,有一双大脚。一天,陪裹小脚的大太太外出,却因下雨,许遭到大太太一记耳光后忿然离开,在无意中跑到寺庙和逃难的侄女楹盈相遇,并把她领回家当女儿收养。不料,楹盈被二太太戴某的叔叔看中,二太太出招,让与大太太所生的大少爷有恋情的楹盈半夜出逃,路上被设伏的妓院打手活捉。在妓院,楹盈得到了妓女余某的保护,致使楹盈成功出逃,而余某受尽老鸨折磨。
1919年的初一,已出逃半年的16岁楹盈被林家二太太生的二少爷找回,和离家半年去北平寻救国之路的恋人大少爷相逢。不久,楹盈产子,却遭到大少爷的生母拒认。大太太同时也因病含恨而死。同一天,孙子在外面被从上落下的花盆砸死。不知儿子死因的楹盈又被妓院官老板捉去,发现曾保护她的余姐已彻底疯掉,两人都被关在柴房里。
楹盈的养母三太太许姓,在一年的正月初一在庙里认识了跑马厅的沙某,从此落入其圈套,欠下巨债,致使林老板一蹶不振,导致身亡,临死前将支票交给二太太戴某,也被戴某转移到其叔叔在英国的指定账户。在抗日初期,二太太和其叔叔出国,开船前,其叔叔碰到了日本朋友,便下船充当汉奸,把林家的大少爷以抗日罪名抓起来。后来,二太太回国看望儿子,途中,飞机爆炸,也不幸身亡。
三太太因欠债过多,来到妓院找到楹盈求支助,楹盈为了报答养育恩,从此开始接客。破罐破摔的三太太也因吸毒过量,被烟馆的人扔在马路上,沦为乞丐。
抗战结束后,已经缺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的大少爷从狱中被释放,回到家里,受到了后来与其结婚的陆姓女人接纳。
在这里,不作过多剧透。还请谅解。
陈佩君的这部长篇小说的结构,是朝着电视剧本这方面在结构。显著的特征是在场面分解上,分别用章节来显示故事的连贯,一是跳跃,二是以细节著胜。写老上海的风情小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对上海滩的解放前的文化与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是指流经到骨髓里的文化底蕴,能够把握和化开。
比如把握小说中的悬疑点的凝成和展开,在第二个章节里面,是以楹盈的两次出逃而成立,由此展开了小说情节。看的出小说情节在加快推进,正好和第一章,以及序幕的缓,从节奏上搭配出一张一驰的章节变化需要,同时也被看作是写作技巧在人物刻画上,和影视剧本的分镜头之间的联系,也有其独立应用与拆分相应。
在描写旧上海风情这方面,作者能够意识到把悬疑元素添加进去,而且加以明细和明确的做法,在其它作者描写上海小说方面反映的更加清晰,这作为创作思路来认识,也是对传统的线性结构的一种进步。比如,致使楹盈被妓院派人两次抓走的暗中策划人究竟是谁,小说采用了以点画圈的手法,将有关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作娓娓道来。同时,也把林老板过分委曲求全的人格软弱的一面,掌握有度是指,对外软挡,对内硬气。
这篇小说用吴侬软语来结构,以突出地域色彩的彰显做法,首先在小说语言方面,因为有一个北方关东语言的参照物摆在这里,于是对小说语言这一块的要求也高了。也只有从上海地域文化环境这个要求出发,方能够对这部长篇给予足够的理解和肯定。
比如,上海地域的小说语言,只要稍稍缺乏文学性,就会在关东语言方面显得毫无优势可言。因为考验小说质量的第一关是语言。但在这个长篇里面,作者以自身的细腻与敏感,把被叙述的人物与事件,用工笔的手法进行刻画的过程,本身也为小说语言的特色增添了靓丽。比如,段落各分句之间的组合,长短句运用的灵活,以及从段落组合与搭配中所显示出的场面烘托、人物活动轨迹等,其中共同的特性就是两个字: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