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的尘土”诗歌解读及现代诗律诗之浅见
文/林尚人
好的新诗可以不断生长、联想,不断有新的解读。因为不同的人读,解读就不一样,正所谓千人千面孔。各人有各自的人生经历,受教育程度不同,理解程度、深度和广度,自然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时间读,感受也不一样,自然解读也不完全相同。
如《芬芳的尘土》这首小诗,最后一句话“当风吹开尘土的爱和芬芳/每一粒微尘/都有着不死(不灭)的光芒”。
“风”这里不应仅仅理解成自然的风,而更应该看成一种意象、一种象征。如象征人生的顿悟、觉醒、觉悟,或机会机遇伯乐,学习提升、留学,提供的平台、金钱等等,甚至是自身的年龄(有些事情和道理年龄到了才可理解或醒悟)都可以。爱有多种爱,有大爱中爱小爱,有伟大的渺小的、自私的高尚的等等。芬芳可暗指人的优秀品质品格、甚至一个人的优秀基因;高者可指个人具有的道德、品质、才能、能力、学说、著作,甚至是潜能智慧等等;低者可指一般的体力劳动,勤劳的双手,赞美、芬芳的语言等等。尘埃指世上存在的一切,当然包括人。
其实,活在世上的每个人,哪怕他是残疾人,只要自身不懈努力、有所准备,或提供合适的机会机遇平台,都能发光发热。即使是打扫卫生的,他也能奉献他的一份劳动果实,替环境清洁优美。乞丐也能一鸣惊人,像上海地铁上喜看书看报、会书法的乞丐!
现代诗可以充分发挥读者的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解读,既是对原作者的再创作,更是读诗者赋予诗歌源源不断的、新的时代魅力。
新诗谁都可以写,要求不高,没有平仄押韵等严格的戒律,这是新诗比格律诗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劣势。要写好新诗,写出优秀的新诗更要千锤百炼,也是非常难的。所以,请人们,尤其是格律诗爱好者,不要固执、带偏见,总是去纠结律诗和新诗的高贵优劣,要兼收并蓄,好的继承发扬光大,不好的进行改良或扬弃,让中华民族的包容文化更加更加烂灿美好!
附:
芬芳的尘土
文/林尚人
地球是一粒尘埃
太阳是一粒尘埃
太阳糸银河糸也是一粒尘埃
宇宙万物都是一粒尘埃
我们来自尘土
长于一粒尘埃
当风吹开尘土的爱和芬芳
每一粒微尘
都有着不死(灭)的光芒
2020.11.13.于广州

林尚人,曾用名林上人,笔名冬日暖阳,广东梅州平远人,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永久会员。作品散见于《诗词》《长江诗歌》《齐鲁文学》《流派》《山东诗歌》《中国诗影响》《香港诗人》《嘉应文学》等数十种文学期刊,部分作品收录于《中国新诗百家选》《中外诗人》《月是故乡明》《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中国现代千家诗(第一集)》《中国青年作家年鉴(2017-2018卷》《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等多种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