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说雄安之二十《石勒的欲擒故纵》
文/任敬虎

西晋末年,晋皇室之间爆发了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矛盾也因为西晋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尖锐起来,结果是天下大乱。五胡乱华时期到来了,羯族人石勒趁势而起,在征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他优待汉族地主和汉族知识分子,开始为建立“后赵”政权积蓄力量。

石勒将攻击目标瞄准了西晋幽州刺史王浚。王浚在与石勒交战失败后,曾求助于鲜卑、乌桓人的支持,但鲜卑、乌桓人没有响应。

这时石勒的汉人军师张宾分析了王浚兵势衰弱的境况,指出如果石勒采取“欲擒故纵”之计,表示归顺王浚,那他一定会喜出望外。张宾让石勒给王浚写一封措辞谦恭的信,表示与他和好的诚意,并愿意臣服王浚扶助他当皇帝。等到王浚对石勒疏于防备时,再乘其麻痹一举消灭他的势力。石勒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且马上开始依计行事。

石勒派他的门客王子春、董肇等人带书信和许多珍宝去见王浚。王浚见石勒有意归顺于他十分高兴,把王子春等人封为列侯,并派使者拿着地方特产答谢石勒。恰恰这个时候王浚的司马游统阴谋叛变王浚,他派使者快马向石勒请降,石勒毫不犹豫立即斩杀了使者,把使者的首级送给王浚,以此表示自己的诚实无欺。王浚此时更加信任石勒,对他不再存有什么疑心。

不久,王子春等人与王浚的使者一同回来,石勒下令隐藏起强壮的精兵和武器,显示出仓库空虚而军队软弱的样子,当着使者的面,石勒行大礼叩拜王浚的使者,双手举过头顶接受王浚的书信,那个虔诚的尽头可谓淋漓尽致。王浚送给石勒拂尘,石勒诚惶诚恐不敢拿,不拿也得拿啊!那就接着演戏,石勒接过拂尘。让侍从小心翼翼地把它挂在墙上,对使者说要每天早晚都敬拜这拂尘。石勒还派董肇向王浚上书,约定日期亲自到幽州去奉拜皇帝的尊号。王浚的使者回到幽州,陈述了石勒将寡兵弱和对王浚诚心不二的情况。王浚大喜,认为石勒确是可信任的。

石勒见王浚已相信了自己,便开始准备袭击王浚。314年,石勒发兵袭击幽州。石勒率领轻骑兵日夜兼程向幽州进发。石勒军到达易水(雄安新区一带)时,王浚的督护孙纬立即派人给王浚送消息,请示准备抵抗。王浚对他们说:“石公到这儿来,正是要拥戴我当皇帝的,谁再说抗击的话,立刻杀头!”于是,王浚设筵等待石勒的到来。石勒在早晨赶到蓟县,呵斥守城的人开门。石勒因怀疑城内有埋伏,就先驱赶几千头牛羊,声称是献给王浚的礼品,实际上是堵塞街巷,使王浚的军队不能出战。王浚这时才意识到大事不好,开始坐卧不安了。石勒派手下抓住了王浚,将他送回襄国杀死。石勒占据了幽州,吞并了王浚的军队,为不久以后自立赵王奠定了基础。

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往往有很多人对此却心存侥幸。欲擒故纵之计正是利用对方急迫或者是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先使对方尝到一些甜头,而逐步进入自己设下的布局。待到对方已经骑虎难下、欲罢不能之时再索取己方应得之利益。

撰稿人简介:
任敬虎,网名清河道主,雄安礼悦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历史文化学者。

主播简介:
金波,原名王金波,1971年10月30日出生于白洋淀畔现雄安新区鄚州镇杨临河村(原任丘市辖区),毕业于河北师大英语系,本科学历,中国北漂春晚爱心形象大使,北漂春晚朗诵诗人,雄安任丘艺术联合会会长,白洋淀雄安之声朗诵团队负责人,北京慈善义工联合会志愿者会员,河北省二级广场舞指导员,喜欢朗诵、写作、公益与舞蹈,“雄安/任丘/白洋淀王金波”上了百度搜索,最大梦想是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给世界,让世界倾慕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