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芙蓉镇
随笔作者/向远茂/图片自拍
王村与河西中隔酉水,遥相呼应,一衣带水;这边喊话那边传响,河西炒菜王村闻香!昔日的王村,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有名的旅游胜地。
芙蓉镇我去过多次,它是湘西的四大古镇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一个坐落在半山上的集镇,属于凤滩水电站淹没库区,水位升高,老码头静静的躺在水底深谷之中。古丈与永顺以酉水为界分而管辖,芙蓉镇的对面就是河西、林场、水泥厂、学校,我的表哥、表姐、兄弟彭南海、村长康家喜、书记王锡玉就在那里过着自己的日子;芙蓉镇这边有一新建的水码头,停泊着很多大大小小的船只,有装运货物的大船,有旅游的豪华游船,有来去渡河送人的客船,有渔民做生意的渔船。码头上来来往往的人也很多,行人下船便从码头向上行走,一条阶梯石板路从码头一级级往上延伸,沿街店连着店、铺接着铺,开有很多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铺子、饭店菜馆、地方特色的糖果铺、小吃铺等等。那儿要数最有名的还是米豆腐了,因为《芙蓉镇》里的女主人扮演者刘晓庆在那儿卖过米豆腐。我曾经专程与一帮兄弟从红石林赶到十五里以外的王村观看《芙蓉镇》摄制组的拍摄场面,看热闹的人很多!此后便有了卖米豆腐的经营者,同时那儿的米豆腐都冠以“刘晓庆米豆腐”的招牌字样,这就是引用名人带来的效应。那芙蓉镇里的房子也都是仿古建筑的砖房或是古色古香的吊脚楼,是很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芙蓉镇边有一条潺潺的小溪,形成小瀑布响亮着洒下酉水,荡起一层层美丽的浪花漾开而去…… 游人在旁边的吊脚楼上观赏瀑布别具一番风味与情趣。还有“溪州铜柱”,我曾经到看过那铜柱上铸满的铭文,它记载着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唐末至五代时期,湖南地区被南楚王马殷父子所割据,马氏委任土司彭瑊为溪州刺史,辖永顺、龙山、保靖等县。马希范继马殷南楚王之位后,溪州由彭瑊之子彭士愁袭任刺史。后晋天福五年会盟于今古丈县境内的会溪坪盟誓,南楚王马希范效法其烈祖马援“象浦立柱”的做法,以铜五千斤铸柱,并铭刻誓状于其上。铜柱上镌刻着楚王对叛乱的政策原则:“古者叛而伐之,服而柔之,不夺其财,不贪其土,前王典故,后代蓍龟。吾伐叛怀柔,敢无师古;夺财贪地,实所不为。” 铜柱是中国古代常作划分疆界的标志,铜柱高四米,上半截呈八方形,下半截呈圆形,直径三十九厘米,中间空心,重约二点五吨,柱上铭刻《复溪州铜柱记》,共四十一行,二千三百余字。中原大地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宋、元、明、清等九个朝代变更的社会剧烈动荡时期,封闭自守的彭氏统治却始终偏安一隅,连续承袭二十八代,溪州八百多年没有边患战乱,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直至清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改土归流”,终止了溪州的土司制度,彭氏政权方告结束。“溪州铜柱” 于溪州来说,可称为“定州神柱” 它见证了溪州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
从芙蓉镇乘坐游船上溯游览观光,慢慢去大龙洞、小龙洞赏景,那是让人很惬意的事情,一路看山看水,一路心旷神怡,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我记得:一九八三年刚到茄通乡(现称红石林镇)的时候就听同事们说,那“猴儿跳”是很好玩的,树木参天,荫盖河面,溪水悠悠,狭窄处两边山的树木相距很近,猴子可从这边山攀援着跳越到那边山去,故名叫“猴儿跳”。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猴儿跳”更名为“猛洞河”,为此还谱写了一首《家乡有条猛洞河》的歌曲,那歌曲优美、清丽,很好听也很感人。猛洞河开发后,我在罗依溪工作的时候也就是一九八九年的夏天去过一次,那时我们去了很多人,到游览大龙洞与小龙洞,小龙洞是很有观赏价值的,真是福地洞天,别有一番风味!游船到此停泊,游人上岸,然后大家沿着石阶拾级而上一小段路,便到小龙洞进口处,水潭里泊有几只小木舟,大家分批上舟慢慢划行进洞,人得护着头以免碰伤,划一段不远的水路就在洞里上岸,那是洞有溪水,洞有瀑布,洞有奇景的洞中洞!霓虹彩灯,绚丽夺目,小桥流水,淙淙畅响,曲径回廊,游人匆匆,说是观赏其实也就一瞥而过,面对山川美景、神工鬼斧的造化最终也没有得到什么感慨和顿悟。
我知道芙蓉镇旁边的那块照面山,站在河西水泥厂的码头上隔水眺望,就像对着一面大镜子照看自己,如果你有时间、有机会去那儿体验一下心灵的感触,照彻自我人性的善良或丑恶;审视自我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领悟自我生活的得失及从容!你会因此而淡定、知足、快乐!
![1606099817421017626.png P5Z([]GJXN7SRZRQW`1S}TX.png](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