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继正和紫金石的情缘
周 义 军
冯继正,1978年生于临朐县冶源镇红新村,是明代散文曲家冯惟敏嫡系十五代孙。而冯继正却自幼顽皮,不喜欢读书,初中还没念完就辍学了。为此,也没少挨过他父亲的打。
他父亲冯立光觉得祖辈里就是以石刻、制作瓦盆为生计,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就让他拜本村的钮永强为师学习石刻,也许是能出把手,没想到这还真遂了冯继正的心愿。
十六岁的冯继正,还是一个半大孩子,搬块石头尚不稳当,就拿着锤子和錾子开石下料。一次,在用砂轮对石料整形的时候,由于力气小,抓石头不稳,砂轮将大拇指盖整个磨去了,鲜血直流,痛的他连蹦带跳,他师父就带着他到村里的卫生室包扎了一下,就送他回家养伤。他母亲看着了,心疼的直哭,说什么也不让冯继正再学石刻了。冯继正也是有股子犟脾气,偏偏就喜欢石刻,暗下决心非要干出个样来。
紫金石为历史名石,据宋代《云林石谱》称青州石多紫金,产深土中,可琢为砚。但曾一度失传。北京博物馆所藏宋代米芾紫金石砚应是由临朐所产紫金石制成的。砚呈风字形,背刻米芾铭文:“此琅琊紫金石制,在诸石之上,皆以为端。”临朐紫金石与唐宋时所记载的紫金石“色紫润泽”“色正紫”、“类似端州西坑石”等特点完全相符,和1973年在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米芾铭紫金石砚相比较,其“色正紫,有隐约青花和豆绿色小点”之特点也完全相符。
紫金石从开始出产到制作完成共有开采、选料、设计、画稿、粗磨、细节雕刻、刻刀修整、打磨抛光九道程序。紫金砚的制造工艺十分讲究,从开采石料到成品道道工序精益求精。紫金石本身色彩和纹理的变化就具有天然美和自然美。受石材厚度高体积大的特点,其作品大气磅礴,圆雕、高浮雕都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紫金石砚是中国民间艺术之瑰宝。
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吉祥物,也是最古老的图腾。能大能小,能屈能伸。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形不见。数千年以来,关于龙饰的器物层出不穷。冯继正对带龙的图案情有独钟。他的师母也曾多次激励他:“好好刻好这一样,争取成为刻龙第一人。”
龙作为图腾,也有个过程,最初是蛇,以后又陆续添加了鹿角、牛头、鳄鱼腿,鹰爪、鱼鳞等,才形成了中华龙图腾的形象。冯继正从最初的玉猪龙到明清的龙,在不同时期,形态各异的形神图案,都经过了详致的揣摩,博采众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在石刻雕龙的图谱,才使得一条条的中华龙出神入化。
冯继正雕龙,以浮雕刻制为主,手法精到、细腻。根据石料的质地、大小,而设计雕刻图案。紫金石纹理清晰,自带光芒,相传又能镇宅辟邪。冯继正根据紫金石的特性,采取立体镂空雕刻的技艺,其作品具有艺术性、观赏性,有神韵,耐人寻味。
代表作有“中国梦”,“盛世中华”,“鼎盛中华”,“天佑中华”,“万里长城永不倒”等等,曾被多家电视台、报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有的作品还被有关机构和博物馆收藏。
2019年5月,冯继正受“好客山东”指派,去杭州现场制作和展示紫金石龙雕作品期间,受到了时任中国文旅部长雒树刚的充分肯定。
冯继正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紫金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砚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紫金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并带出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徒弟十多名。
冯继正于2014年被亚太地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先生收为入室弟子。
冯继正携众弟子与恩师亚太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先生合影。

作者:周义军 《北方美食在线》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