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海琳)海拔1390米,全年无霜期仅有150天,年平均气温9.2度,这就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三川法庭所处的自然环境。

作为河南省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恶劣,距离中心城市最远的基层人民法庭,三川法庭始终坚守着初心与使命,牢记人民法庭为人民的宗旨,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己任,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不懈努力和奋斗着。
见微知著,守护正义在一点一滴间
● 人民法庭,首先就是要方便群众诉讼。三川法庭从立案到结案,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当事人。
为方便群众诉讼,切实解决群众“立案难”等问题,三川法庭推出“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便民措施。为切实解决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诉讼难等问题,三川法庭专门腾出两个房间作为他们的休息室,为当事人提供免费午餐、住宿等服务,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三川法庭地处深山,审理的多是邻里纠纷的小事,涉案标的小,案件事实较为清楚,这刚好给了三川法庭进行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契机。
对于符合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三川法庭全部适用。2020年以来,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仅为30天。
真情真意,便民爱民在一言一行中

▲实地调解案件
● 司法要有力度,同时也要有温度。不仅要把案件办好,而且还得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有这样一件事,虽是小事,但至今温暖着当事人的心。两个家庭因邻里琐事发生纠纷诉至法庭。受理案件后,三川法庭干警一直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的工作,直到晚上十点。滂沱的大雨阻挡了当事人回家的路,其中一位当事人是母亲,一想到家里的孩子还在等着焦虑不安起来,干警看到这样的情形,就主动用车把当事人一个个送回家,崎岖泥泞的山路,让四十分钟的车程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当把当事人安全的送到家,干警们才放下心,回到法庭已经是凌晨近一点。双方当事人知道后,都深受感动,最后在干警的调解下握手言和。

▲山区多泥泞,车子到不了的地方,就徒步前往
调解是解决矛盾纠纷最好最优的手段。为此,三川法庭经常采取巡回审理、就地调解,在以往庭审的基础上加大调解力度,并归纳出了一套自己的“独门秘籍”:首先,将调解规则及操作规程明确细化;其次,每次学习中都做以调解为主题的讨论,让审判人员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调解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反思再提升。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工作方法,让一起起案件在三川法庭得到快速圆满调解,当事人纷纷称赞。
三川法庭始终将调解贯穿诉前、诉中、诉后的全过程,充分运用调解、和解、判后答疑等各种“软性”司法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平衡利益冲突、实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
统筹兼顾,为服务乡村振兴再助力

▲移动法庭开在群众身边
● 解决纠纷不能仅仅依靠法庭,更需要凝聚社会力量。同时,法庭也要做好乡村振兴的“好帮手”。
三川法庭充分借鉴学习“枫桥经验”,致力探索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用特有的方式服务综合治理大局。今年4月份,在审理某起合同纠纷一案时,三川法庭联合镇政府、镇司法所、派出所多方力量,通过现场调解和现场开庭的方式,将极其尖锐的矛盾予以成功化解,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三川法庭积极配合辖区党委政府工作,健全乡、村两级民调组织,达到“村村都有调委会”的效果,同时法庭设有专职联络员,对调解员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个案指导等传授调解技巧与经验,为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目的,积极协同辖区乡镇派出所、司法所等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栾川县法院将人民法庭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基层法庭的干警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那一份执着,用自己的细心、耐心、热心和诚心为当事人提供服务,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着、奋斗着,不停歇、向前进……
三川法庭是洛阳法院众多基层法庭的一个缩影,未来,洛阳法院将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内涵,努力把人民法庭打造成平安建设的桥头堡、社会治理的排头兵、群众工作的先锋队,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职责使命,为加快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法院力量。
【责任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