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月 子
作者 | 知蔓
为人母的女性,生孩子这个月,叫坐月子,坐月子十里不同俗,他们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有部分基本统一的程序。
七十年代左右,有些偏僻的地方,生孩子还是请接生婆给接生,十里八乡的也没几位接生婆。一般也是预约方式联系她们。邻居马家嫂子的母亲,就是那个年代的接生婆,她说母亲有时外出,近半个月也见不到人,在没车没电话的年代里,全凭走路,所以一旦母亲接了去外村接生的约定,少则也得三、五天才回家,有时还会从这村转到另一村。那个年代接生婆也是非常重要的医务人员,她们的职务在那个年代里也特别受人尊重。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个家庭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初孕开始,年青夫妻及双方父母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做一系列的安排。当新生命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家人们的喜悦全写在脸上。初为人母的宝妈也释放了爱的“能量”。

初生
当小宝宝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他给家中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快乐 。刚出生的小宝宝软绵绵的,肌肤特别嫩润,当医护人员双手把他捧到提前备好的,软绵绵的小被褥里时的那种喜悦,没法用语言去表达。宝宝到来之前,有奶奶或者姥姥给他做好的、软绵绵的小被子里,这就是宝宝人生的第一个“襁褓”。旧时用百纳布做小被子,就是到百家姓氏的人家里集来的一片片的、五颜六色布拼接起来,这些姓氏中不可少张、高、刘、王寓意着今后孩子好养活,能健康成长,不论走在什么地方,都有亲情感平安吉祥。现在这种被子已经很少有人家用了。
宝宝来到后,宝妈的月子便开始了,生下宝宝后,宝妈第一碗食物是艾叶烧水加红糖的荷包蛋。艾叶有消炎杀菌,除风寒的作用,所以宝妈的第一碗荷包蛋记得一定要喝的。
年轻的宝妈看到这鲜润肌滑的宝宝,实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护理他。真是又可爱、又可亲又不敢碰触的宝宝。新生儿在医护人员和月嫂的精心护理下,都会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 日
现在的新生儿,都是在医院出生,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大多选择第三天出院。民间流行三日这一天,该搬的搬,该挪的挪,特别住平房的人家,还要到院子里刨刨土,预示以后的日子里再挪动东西时就惊扰不了土地公公及其他神灵。从医院回家之前,家人们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要在屋里先生火,也叫暖暖房,说是把那些不清气的东西赶出去,以防小宝宝回来哭。门前还要挂一块五色布,以防冲着宝宝和宝妈,五色布是五路守护神,站在门口,为她们遮挡一切来路不明的东西。
三日这天要吃水饺,馅是葱和肉的,素食者另议。寓意孩子更聪明。第一锅饺子先给长辈送去,然后再左邻右舍的送。给邻居送水饺,就是告诉他们这家添人口了,同喜共贺。如果是生的男孩,饺子便是双数二十个,如果是女孩,饺子便是单数十九个,双胞胎送饺子也是根据男孩女孩。
三日这天,娘家人要来看三日,大多是娘家父母一起来,因为初为人母的宝妈,对小宝宝的到来,还一时不会照看。娘家妈,这天来的主要任务是教教怎么照顾宝宝,和宝妈的身体恢复做个指导。
月子三日礼少不了蛋、红糖、艾叶、面条这是习俗中的主打品。中午主人家做酒席待客。现在社会流行月嫂的同时,也更科学的为宝妈调理了膳食,缓解了双方父母的伺候月子的压力。
三日饺子送出后,左邻右舍就会相互转告好友们,然后他们就去送贺礼。七、八十年代左右,时兴送肉、鸡蛋和油条,关系近点的送肉或者是鸡蛋。虽然相识,但居住的远点的邻村,就送油条。也是男双女单。
三日过后,宝妈家就要打算怎么安排招待往助米了,往助米一般是第十一天或者十二天上。旧时因生活条件所现,婆婆家准备头半月的月子粮,娘家再帮衬着补济后半月的。为了更好的让宝妈哺育好宝宝,双方老人都是商量着操办。旧时不比现在生活,现在什么进口的国产的食品应有尽有。

往 助 米
往助米,旧时就是宝妈娘家备礼来看月子,日子也是选择,男孩双日,女孩单日的习俗。从出生开始算第十一天和十二天上,是出生天数,不是日子的单日或双日。往助米根据本地习俗,也有不同的地方。
往助米这天人多,新生儿怕生,所以主家院子里或者楼梯口处都会安放一火盆,以示来者不论谁都要走到火盆前伸出手来被火熏一熏,再用手摸摸自己的头、蹲蹲脚,这才可以进屋,要是进月子房想看看孩子的,则用松柏水洗洗手后才可以去近距离看宝宝。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习俗已经渐渐省略,旧时差不多都是步行,一路上风尘仆仆,难免身上有些尘土及凉气,为防尘劳奔波中的气场迎着小宝宝,所以在进房间之前,都要安顿一下缓冲一下身上的那种旋风力。这也不是迷信的说法,更不是民间的邪说。
娘家把鱼、肉、面、小米、油条、面条、糕点等装满了俩个大箢子,上面盖一块花布,一看就喜庆。这个花布也叫棉袄布,小孩的第一件衣服要用这个布做,进屋后的第一个动作是把这个盖箢子的布掀开一头,这样说是小孩说话早,走路早,长大后能干大事业。
送往助米的这天,是月子里最热闹的一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开席菜每人一颗红皮鸡蛋,一对葱肉馅饺子,桌子中间是一大盆红枣栗子黄米糕,每人享用完这些,正席开始。鸡、鸭、鱼、肉样样齐全,豆腐是必须的,也是主打菜,四喜丸子用红色器具盛放,寓意红红火火、四平八稳、节节高。主食更有讲就,也是水饺,一个饺子皮里,包有六个小水饺,这叫六六大顺、多子、多孙、多富贵。再享受这气氛和寓意的同时,每一位在场者都笑的合不拢嘴。
旧时月子回礼是把鸡蛋煮熟染成红色的,象征着吉祥。现在的回礼则不同以往,每人一个红包,既方便好拿,又省去了主家的烦劳工作。时代在向前发展,好多的习俗,也逐渐随应社会。

满 月 头
满月前两天要给宝宝理发,有舅舅的要去看着外甥剃满月头,以前都是舅舅看着剃满月头,现在都是舅舅去剃满月头,去剃个满月头,可不是空手去的,要给宝宝红包的。如果舅舅一时不方便回来的,最初的说法就是,把一个捣蒜臼子放在身边,用来证明舅舅在身边。舅舅剪头发时,拿着用红布包着的剪刀,再宝宝头上剪三下,把这三剪刀剪下来的头发放在盛着清水的碗里,然后再端到门口,向东方倒掉说:东海有龙王,龙王记发长,地上扎下根,遇水也吉祥。住楼房的可以把水倒在花盆里,也叫扎下根。现在也有人家用满月的头发,做一只毛笔做永久性的纪念。每一个习俗都寓意着幸福吉祥,平安的好兆头。

满 月
一个月后叫满月,是宝宝和宝妈要回娘家的日子,宝妈一早做好准备,就等娘家人一到,马上就走,初为人母的宝妈,那种归心似箭的心情,一般人体会不到,一个月没有回娘了,好不容易盼到满月这一天了,准备好一切东西,就想立马飞回去。
初次回姥姥家的小宝宝,头上要顶个红包袱,然后有舅舅或者姥爷把他们接回去。接回家进家门之前,姥娘小姨或者是谁的,要在院子里使劲击掌三声,示意给宅神送信,让他老人家认识认识自己家的人,以后要好好保护他,再用木棍在泔水瓮里搅活搅活一边说,搅搅泔水瓮,小宝宝不生病,左搅搅、右搅搅宝宝来家不哭闹。没有泔水瓮的,找个盆倒点水就成。宝妈进门要喝一碗已备好的艾叶红糖荷包蛋,以防一路风袭受凉。
回娘家这天如同过个节日,亲属们都要来包水饺,你一言我一句的,相互问候着、谈笑着好不热闹。回娘家的这一天可以当天回去,也可以住三天或者一周回去的,第一趟要安规矩,以后则随意了。从娘家回去时,宝妈得给宝宝的奶奶爷爷买鞋,这鞋叫扎根鞋,让宝宝今后扎实成长。满月也住了,月子就算满了,宝宝和宝妈要面对未来的快乐生活。
初为人母的宝妈宝爸幸福的规划着孩子的未来,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宝宝也在幸福中快乐的成长!


作者:知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