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岳清和他的手工箅子
周 义 军
箅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炊具。传统的箅子是用高粱杆制作,绿色无味,结实耐用。常用来蒸馒头、盛水饺等,透气性好,不易变质。
临朐县冶源镇平安峪村的刘岳清,就是一位制作箅子的高手。刘岳清1984年出生,2004年的时候,由于手指受伤被鉴定为二级残疾,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他摆过地摊,卖过服装、玩具,也没成气候。刘岳清受他父亲的影响,从2016年开始,挖掘民间手工艺,从事手艺箅子制作。
箅子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每道工艺都要环环相扣,如果细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体的美观。刘岳清制作的箅子品种繁多,所用材料主要是高粱杆、梧桐木、竹子。一个箅子有箅圈、箅梁和高粱杆网三部分组成。
箅子圈选用成熟的竹子,将其刮去竹节、竹毛,根据需要的长度、厚度、宽度,再截刨、刮光,然后在水里浸泡两天增强柔软性;箅梁是以梧桐木为原材料,梧桐木具有不易变形、轻便、无味等特点,经过刨、打磨、榫卯等工艺制作而成;编制高粱杆是箅子的制作工艺核心。取高粱果实最近的一节,挑选出粗细一致、颜色相同的高粱杆。先将高粱杆与箅梁肋在一起,做到间隙大小均匀,采用一倒一正的顺序,然后再切割成圆形。最后再打磨、修整,一个箅子的制作才算完成。
刘岳清在平安峪村,创办了临朐县老刘家手工编织品加工厂,带动残疾人、留守妇女、困难家庭10余人从事手工制品。把箅子这项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传承下去。
刘岳清的手工箅子制作技艺,在2018年列入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又列入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岳清制作的箅子设立了展厅,免费参观,免费学习。
刘岳清受邀参加恭王府潍水文化展;获得临朐县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8年潍坊传统手工艺大赛,制作的箅子系列获得最佳创意奖,制作的箅子钟表获得优秀创意奖,并且申请了国家专利。
刘岳清积极探索非遗+电商的运作模式,已建立平安峪电商中心。在发展手工箅子的同时,把草编技艺也带动起来,现在的产品有:蒲团,花篮,笔桶,座垫等几十类品种。如今刘岳清的传统手工制品,已经走出了大山,销往全国各地。
刘岳清与世界长跑冠军丁二伟(左)合影
作者:周义军山东临朐人,《北方美食在线》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