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不知道自己重量的人
文/于公谨
走路的时候,经过一个工厂;看到一个熟人,就打了要个招呼,说了几句话。这个时候,他们工厂里面出来一个人,对我的这个熟人(叫他文吧)开始说了一大堆的废话;唯一的核心就,对工厂很不满,他的贡献是很大,和他的工资不匹配。文并没有说什么的,也没有插话,而一直都是做一个倾听者,听这个人说话的。

我本来是想走的,毕竟这个人一直都是在喋喋不休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就想要和文告辞;文趁机说道,等我一下,我换换衣服就走。这个人才作罢,文也就赶紧换衣服,和我一起走。我说,真是世界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文知道我说的是刚才的那个人,说你怎么知道这个人是言过其实的?我说,听他的话就知道了。
并不是我在吹嘘,或者是在说自己的能力,而是说我自己有一个很明了的判断。文是不知道,就继续问我。我说,你们工厂是私有的?文说,是。我说,私有的工厂,素来是凭本事吃饭的;这不是公家的工厂,凭着弄虚作假的手段吃饭的;即使是弄虚作假,也仅仅只是一时,否则这个工厂就不可能会存在很久的;如果想要有着竞争力,就不可能会会允许弄虚作假的存在;这样不单单是毁了工厂的信誉,也很有可能会让工厂倒闭的。

现在的工厂竞争是很激烈的,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一点很多人都很清楚的。否则,也不可能会有很多公家的工厂,都存活不下去。文说,这倒是。我说,既然是凭借着本事吃饭,怎么可能会指望某一个人?如果这个人真的是劳苦功高,老板是会珍惜这份感情,而不是可能会指望这个人怎么样了;有没有技术大拿?有,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这样的人太少;而且,这样的人,他的工资,基本上都是他自己说了算的,而不是老板说了算,毕竟大拿的技术,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拿下来的;否则也不可能会成为大拿的。
文说,道理是这样,问题是,总是有人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重的;总是觉得工厂离了他,就不可能会存活下去的。我说,那就让他离开试试?不要说自己厉害,即使再怎么伟大,再怎么厉害,离开了地球,这个球体会继续自转,也会继续公转。文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我说,是啊,总是会有人说,单位发展起来,是我的功劳;这样的话,总是让人厌恶的;这就像是他不在了,单位就好像是不存在了一样的;单位会不存在,还是会不在正常运转?恐怕是没有这样的人,单位会变得更好,更加清净,更加安定了。

文说,到了什么时候都不可能会缺少这样的人。我说,这样的人就有些不识数;如果是真有能力,就不可能会继续在这里工作的,或者是在这里上班;没有能力,就老老实实的上班;我们上班,就是为了工资,为了赚钱养活家人的;而不是做奉献;却有人说自己在做奉献;那么,他离开了会怎么样?什么都没有改变的,什么也不可能会改变的;这就是现实,很真实的现实,没有进行夸张的现实。奉献,就是无稽之谈。

少年纪事-----《一双绣花鞋》
大军子说得是对的,我是感觉到了害怕的;问题是,自己是一个少年,是逞强的时候,怎么可能会轻易地低头认输?脸上是绝对不可能露出来,毕竟逞能也是少年的一个特色。说得好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得不好听,就是不知道深浅。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弟弟放学,弟弟的老师们,讲起了《一双绣花鞋》。这些老师,很多都是下乡接受农民再教育的青年,也有是在大队附近的村人,在教育者好像是就仅仅存在一段时间的幼儿园。

那天下午,我放学了,就过去幼儿园。幼儿园所在地,就是普通的农村家院;我自然地进入,没有任何的阻拦。弟弟还没有到时间放学,就等待着。
弟弟的老师们, 就说起了抄写《一双绣花鞋》。
有一个老师说,现在还没有抄完。
另外一个老师说,还有不少么?
那个老师说,还有一些。
第三个老师说,你就讲讲吧。
第二个也说,你就讲讲。
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很自在的,并没有人去管。
第一个老师说,好。

就说起了《一双绣花鞋》的故事。开始的听的津津有味,后来,这个老师就讲到了那个老师在学校批改作业,忘记了插门;突然一激灵,感觉到有人在盯着她;抬头一看,就看到了门上玻璃,有一双眼睛,印在了上面,在盯着她。这个时候,她立即起来,过去紧紧地靠着门。
当时吓得我是一激灵。只是我喜欢听故事,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听着后面的。后面的故事在延续着;听到了最高潮的时候,就听到那个老师说,就抄到这里。

我喜欢看书,想要看看《一双绣花鞋》;只是过了很久,都没有张开嘴;因为我知道,即使是我借了,也未必会借到;即使是我相信我可以还给这个老师,这个老师恐怕也不可能会相信我的。
听到这个故事的后果是,晚上的时候,我都不敢看着窗,生怕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即使到了灶间,都有些胆怯。这就是听着鬼神故事的结果。还有,最让人厌恶的是,就是《一双绣花鞋》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后面的故事怎么样?

第一个老师讲述的时候,只是淡淡的说着,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我记得,就是那个女老师,在学校批改作业的女老师,最后也是一个特务;因为她的父亲是高级特务。
我想要知道,怎么就成为了一个女特务?她是老师,是教学生;如果是成为了女特务,怎么可能会害怕玻璃上面的那双眼睛?怎么会没有枪?女特务的枪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萦绕着,挥之不去。
却不知道是因为当时的环境,所以才有了手抄本。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