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行堂堂邢子昂》史说雄安之十九
文/任敬虎

邢姓起源于西周的候国之一邢国,都城是今天的河北邢台。公元前635年邢国被魏国灭,邢候的子孙就以邢为姓,散居于河北、河南、山东一带。任丘邢氏也是那时迁来的,主要公布在长丰、吕公堡、鄚州等地,为历史上望族,自东汉中期至北宋末年,显赫连绵数百年,兴盛近千年,行走朝堂数十人,尤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盛,出过三个宰辅,十余个尚书,“锡羡盛时,德彰闾里”。《中国名人大辞典》有邢氏人物共62人,任丘籍的占16人,其中,三国时期著名谋士、魏文帝朝尚书仆射邢颙;北魏名将、宣武朝殿中尚书加抚军将军邢峦;北齐才子、文宣帝朝太常卿兼中书监国子祭酒邢邵,以及北宋真宗朝刑部尚书邢昺,哲宗朝吏部尚书邢恕等,都是誉重当代、名标青史的风流人物。乾隆《任邱县志》载“黄垒塚,在黄垒村(即今任丘市于村乡东、西黄里村)前后,十数相望,盖诸邢氏所葬也。”民间又称“邢陵九塚”“十尚书墓”。

邢顒,东汉末年河间鄚(今雄安新区鄚州)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贤达之士”,以品德高尚、做事正直、重情义,有远见而名重当时,颇受曹操器重。

邢顒年轻时,正值东汉末年的战乱岁月,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各地军阀互相混战。他对这种形势十分不满,所以,地方官举孝廉推荐,朝中司徒下令征召,他都拒而不就,改名换姓到右北平郡的无终县(治在今天津蓟县)隐居,在那里结识了义士田畴,成为其宾客。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他跟随田畴到无终县的徐无山(在今河北玉田县东北)中,开荒造屋,躬耕隐居。四方百姓纷纷来投,陆续聚集至五千余家。田畴与邢顒商量,制定了约束杀伤、偷盗、诤讼的二十余条章法和婚姻嫁娶之礼,还兴办学校,教育子弟。四、五年间,把徐无山治理成了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的“世外桃园”。这在当时的乱世之中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天堂”。就连北部边塞的乌丸、鲜卑等少数民族头目也派使者到那里参观、进贡。

五年后,曹操平定冀州,邢颙听说后就对田畴说:“黄巾作乱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海内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我听说曹公的法令严明,而现在百姓早已厌烦战乱,而战乱到了极点必然趋于和平,我希望身为百姓之先。”于是邢颙收拾行装回到乡里。田畴认为邢颙是百姓之中的先觉者,并去见曹操,请求作为曹操军攻打柳城(今辽宁朝阳)的向导。曹操北定中原后,征召邢顒为冀州从事。他办事正直、公正、廉洁。时人称颂:“德行堂堂邢子昂。”后任命他为广宗县(今河北威县东南)之长,不久又任命他为行唐县令。他到职后,鼓励农民种田植桑,社会风气大变。后调任丞相府督办,很快升任左冯翊(相当于郡守)。当时,曹操正为其诸子挑选属官,下令说:“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邢顒辈”。于是挑选邢顒为平原侯曹植的家丞。曹植自幼聪明,尤善文章,但他“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不自勉励,所以,曹操才让邢顒辅导之。

邢颙与曹植相处时,坚持不超越规定的礼法,以防止闲言谤语,因此和曹植性情不合。庶子刘桢上书劝谏曹植:“家丞邢颙是北国的俊杰,年轻时就品行高尚,性情玄静淡泊,言语虽少但句句合理,真是一位高雅之士。我刘桢实在不足以和此人一同陪伴您的左右啊。但是如今您对我待遇优厚,却反倒疏远邢颙,我恐怕他人会认为君侯您亲近像我这样的不肖之徒,而没有待贤之礼,只重视我一个庶子表面上的那些东西,却忽视了家丞身上优秀的本质。这样的我给您招来了流言蜚语,我实在罪过不小,因此整夜睡不着觉啊。”不久邢颙又参丞相军事,转任为东曹掾。

当初魏国的太子未定,临菑侯曹植受宠,曹植的亲信丁仪等人也纷纷赞美曹植。曹操询问邢颙,邢颙回答:“以庶子替代嫡长的宗子,先代已有例子作为警戒。希望殿下慎重考虑!”曹操明白了邢颙的意思,不久后即立曹丕为太子,任命邢颙为太子少傅,后来又迁为太傅。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登位称帝,邢颙任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后出任司隶校尉,再徙太常。黄初四年(223年),邢颙逝世,儿子邢友继承爵位。

撰稿人简介:
任敬虎,网名清河道主,雄安礼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历史文化学者。

主播简介:
金波,原名王金波,1971年10月30日出生于白洋淀畔现雄安新区鄚州镇杨临河村(原任丘市辖区),毕业于河北师大英语系,本科学历,中国北漂春晚爱心形象大使,北漂春晚朗诵诗人,雄安任丘艺术联合会会长,白洋淀雄安之声朗诵团队负责人,北京慈善义工联合会志愿者会员,河北省二级广场舞指导员,喜欢朗诵、写作、公益与舞蹈,“雄安/任丘/白洋淀王金波”上了百度搜索,最大梦想是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给世界,让世界倾慕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