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继贵回忆录》
序/陈文中

春天,春花,春的微信文集——《韩继贵回忆录》。
2017年春,继贵同志找到我,说有一本写往事回忆的微信文集要出版,诚挚地要我为之作序。说着便拿出来了厚厚的4本打印书稿,以致连在场的好友李学亭老师都震惊得睁大了眼睛,赞叹道:“真没想到一个书画爱好者,还有这么多闲情逸致,竟写了这么多文章,且写得这么快!”
其实,对我来说,亦感到非常意外。这些年我在市文联和作协兼职,文学圈子里未见继贵老弟,也未读过他的一篇文章。但人我还是相当熟悉的。我在县级市组织部工作时,他是莱芜为数不多的团级转业干部,工作扎实干练,为人忠厚朴实,有非凡的领导组织能力。因之,无论是在党校,还是在爱卫会任职时,都干得风生水起,政声极佳。退休后,费尽周折,又办起了书画研究院,且做了好多善事。让我从心底佩服他,敬重他。就写序这点小事儿,我还有说一个“不”字的理由吗?
出于对一个老军转干部的尊重,更是一份责任使然,我把其它事情丢在一边,专心致志地读起这部纸质的微信文集。万万料不到的是,读完三、四篇后,竟爱不释手了。要不是爱人关切地阻拦,我真恨不得一口气不分昼夜地读完。何也?就因为作者真实的娓娓动人的叙述,还有那以情感人的生动描写……正如友人介绍的那样,他的不少战友,读着读着竟哭了。我也不例外,读到动情之处,也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我知道,作者有23年的军旅生涯。23年的戍边磨砺,23年的摸爬滚打,23年的无私奉献……战友情,首长恩,已深深地铭刻在作者的心中!这是他一辈子的财富,这是他没齿难忘的终生回忆!他曾在一篇微信中这样写道: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在我的生命里,曾因当过兵而光荣,一时的战友,为一世的兄弟,战友情永世不忘。我永远记得那绿色军营中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有多少个严冬酷暑,我们共同战斗在训练场、海岛和任务需要我们的地方。汗水,泪水,号声,枪声,炮声,歌声。军营给了我们无数个第一次。那些年,我们一起叠被子,整理内务;那些年,我们打起背包,一起野营拉练;那些年,我们一起爬过的低姿匍匐,格斗,游泳,站岗放哨……我们一起流过血,淌过汗!这些无数军人无限留恋的感情,在离开军营若干年之后,我们仍然渴望和呼唤着这种催人泪下的场景……
是啊,这就是永远也解不开的军人情结!
这本书中,那一幅幅沸腾军营的画卷,一首首饱含深情的战友诗篇,一曲曲“自我”灵魂颤动的音乐,一条条心路变化的轨迹,一帧帧首长亲切教导的剪影……像山风,似海啸,扑面而来。这,就是我读这本微信文集之后,最深切的感受。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除作者写得好之外,也还缘于本人的感同身受。我虽未当过兵,但也穿了一年半没有领章的军装。那是1969年大学毕业后,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伟大号召,去六一六七部队农场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了解了军人的献身精神,聆听了首长的谆谆教导,经历了紧急集合,野营拉练,打枪放炮的实弹演习……这也是刻骨铭心的一段宝贵记忆!因之,我读继贵同志的这本书,就感到分外亲切,生动,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本书的90篇美文,都是作者生活历程的描写,人文感情的印记,军旅生涯的再现,感恩老首长的纪念,倘佯山水之间的鸣响,嬴牟故土的心曲。说得细一点,其中有童年清贫又颇赋趣味的回忆,有军旅生涯绵绵的回顾,有尘世百态的写照与沉思,有转业地方兢兢业业工作的记录,有退休后再献余热晚霞绚丽的描述……一句话,是作者人生之旅的纪实与感悟。完全可以说,整本书,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正因为作者有一腔真情,那亲情、战友情、首长恩,才在他的微信文集中汩汩流淌;真诚、笃厚、纯朴、自然,才在他的作品中充分显示。同时,也就凸显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才华和较深厚的文学功底。
这本《韩继贵回忆录》,在我看来,就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而对于散文来说,就是要写平常人,普通事,就是要在普通的人和事中显示出不平凡的深刻含义。莱芜老乡,省内著名文学评论家任孚先先生说得好,“古往今来的文学大家们,都是以他们笔下的‘凡人小事’来显示其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层哲学思考的。”因而,一个老老实实的作家,用不着去猎奇逐异,只要浸泡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就能有新的发现。继贵同志,曾在开国将军韩先楚、皮定均身边工作过多年。他写纪念两位老将军的散文,并没有写他们叱咤风云的大事,而是选取了一些感触很深的身边小事,以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令人感到特别亲切、温馨。老将军们高风亮节的伟大形象,自然就跃然纸面,矗立于读者面前了。因篇幅所限,我就不再举例了,读者可从文章中去体味。
这本书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我不得不说,那就是每篇文章前面,都有一首七言律诗,虽不是首创(古典章回小说也多用诗或词开头),但的确给文章增光添彩,可谓锦上添花。4句诗不仅合辙押韵,十分规范,而且非常切题。它高度概括了本篇的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此,向这位未曾谋过面的老兵陈述增先生点个赞。
作为一个与作者同龄的古稀老者,最近常常考虑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地方,你有多爱它,就有多想逃离它,但终究在你的心里还是萦绕着它,而且始终无法放下,这便是故乡!这便是故土难离!继贵老弟为保家卫国,立志当兵。23年的南疆守边,贡献了青春年华;而后转业又回到生养自己的故土;甚至退休后依然孜孜以求,为故乡的发展老有所为,实乃我学习之榜样。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今后的岁月中,让我们一起跋涉,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也诚挚地希望老弟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书画、文学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以期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来。
是为序。
2017年春于教师村
(作者: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原莱芜市文联、作协副主席)

作者简介:陈文中,退休干部,系原莱芜市文联、作协副主席,出过三夲散文书,也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顾问。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