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行第七辑•循吏•黄霸、文翁
跋: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杂剧中又有了"清官"乃至民间的"青天大老爷"的称谓。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 说白了就是好官。司马迁先作《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代有循吏传。一个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钦敬的程度甚至使人羡慕。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倪宽,任左内史时,收税看百姓的情形而决定时间的急缓,所以许多税常常拖着。有一次,军队要出征,国家急需钱粮,而倪宽由于税收得不足,法当免职。治下百姓一听说这个消息,惟恐失去这位好父母官,不约而同一起来交粮食。大家族用牛车拉,小家庭则挑担来,前脚接着后脚,队伍如长龙,络绎不绝。最后一算,收的钱粮还以倪宽最多。当官当到这个份上,真可称绝。
循吏,是"奉职循理”,在《史记》中被列入"循吏列传"的,有孙叔敖、子产、公仪休、石奢、李离等五人。从此以后,凡修史志的,列俦中都有循吏一章。由于文翁在循吏中又是因"崇教化、兴学校"为世人称道、表现突出,因而成为循吏中的典型。汉李翕《折里桥甫阁颂》说:"佥日大平兮,文翁复存"。
《汉书》,在"循吏传第五十九"中,介绍了六人,文翁列在第一,依次为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
一
七律•循吏黄霸
王爱武
明察内敏秉文良,循吏仁行火凤凰。
理讼平安归正道,扶贫教化劝农桑。
鸡豚不扰风调亩,鳏寡无忧雨顺庄。
节用谨身同信义,拢心四海晏天光。
七律•循吏黄霸
且行且珍惜
淮阳幼凤引春烟,振羽凌空上碧天。
陈策君王开远道,劝耕黎庶垦荒阡。
次公辅弼当为楷,汉室承平尤比肩。
躬俭贤良匡国德,清流循吏册誊篇。
七律•循吏黄霸
奚鹏飞
凌云志自少时坚,狱内犹恭学圣贤。
理政罚刑常在后,爱民教化总为先。
三朝出仕追明月,两度倾心治颍川。
一路风霜终拜相,回眸始信有青天。
循吏黄霸
文/苍狼一啸陆鸣(内蒙古)
尘途迷眩乱声多,宦海浮游未逐波。
情系农桑推国策,心怀疾苦替民歌。
虽无愿景千般好,但使清明庶众和。
拼却此生存德政,誓将碧色掩山阿。
二
七律•循吏文翁
王爱武
化俗文翁德有亨,入川循吏掌孤鸣。
愚民不是天朝策,虐政徒劳圣主城。
穿引湔江繁万亩,拓开石室育千英。
空梁槐落如时雨,腐化何能享世平。
七律•循吏文翁
奚鹏飞
修水扶农建学宫,举贤兴教首推崇。
育才有道心仁爱,洒雨无私树郁葱。
乡野尽平蛮俗事,官民争逐鲁齐风。
千年石室祠高筑,袅袅香飘祭仲翁。
七律•循吏文翁
且行且珍惜
兴学桐音越齐鲁,春风化蜀道纲开。
争流次第繁田庶,治世分明为主媒。
遥向陈规雕璞玉,更期后辈引瑰材。
文翁高阁同云岫,石室常留墨雪梅。
循吏文翁
文/苍狼一啸陆鸣(内蒙古)
兴学推贤教化民,晴明常感蜀风新。
倾情水利江河治,欲问安生县邑巡。
宦海无波言好梦,高峰有画入阳春。
墨书石室皆称颂,良吏堪当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