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与收获
——诵读任学路老师诗作半年有感
作者、诵者:顾黎明(网名:春姗如笑)
时间荏苒,光阴似箭,我从2020年5月22日开始,每天诵读任学路老师的诗作,到11月20日,不经意间已经坚持半年了。
180多天,220多首诗歌作品的诵读并制作成笔记,事先我真没想到自己竟会有这么坚韧的毅力坚持下来。回首初心,比较单纯,只知道那些诵读得比较好的朋友,都是因为坚持每天练习发声,我也想试一试。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宅家做贡献的大环境下,我从5月22日开始诵读任老师的诗,谁料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记得有人说过:一件事能持续做10天,也就初步养成了习惯。半年的坚持,诵读已不仅仅是我的一种习惯,更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让我喜,愉悦了身心;它也让我忧,任老师在病榻上的执着,让我进退两难。

无声的文字通过有声的倾诉,将产生什么样的张力和魅力呢?
一、发声诵读实际上是诵读者在展示和欣赏自己的声音,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我的嗓音一度受术后影响而失声、沙哑,以为再也不会拾起年轻时的爱好。但是,通过这半年的每天诵读,我的声音有了明显的变化,从刚开始音调较低,语速较慢,气接不上,到现在的气韵饱满,朗朗上口。我的一位忠实听众称赞说“顾姐的声音越发响亮,好听了。”是呀,现在我几乎每晚都是在配乐诵读诗文的陪伴下入眠的。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有声有色,让我犹如身临其境,是对我心灵的调试与抚慰,让我的身心感到欢悦。

二、集中精力诵读,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养心与记忆。每天制作诵读笔记,要挑选适合诗文的音乐,每每听着这些乐曲就是一种享受。心静了,记忆力就会增强,背起诗文来就容易多了,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三、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必经之路,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能让人产生朗诵欲望的诗文,一定是揉入情感与智慧的文字,读起来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音律美,透过音律感受作者的情感,从情感中升华对大千世界的美好憧憬,从而使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豁达与超脱。

四、诵读要求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让生在南方,长在北方的我受益匪浅。半年诵读下来,认得不少新的汉字,读音也越发精准。我要感谢任学路老师对我的“苛刻”要求,他总是细心地审核每一首诵读作品,不厌其烦地校正、耐心细致地指点。他如此热情,我必须坚持。

五、诵读的坚持以及任学路老师的传播,让我结识了不少朗诵圈的新朋友,每次遇到新朋友做自我介绍时,都会听到从未谋面的诵友惊喜地说:“知道,知道,您就是每天诵读任老师诗的春姗如笑呀”。朗诵圈里高手如云,有专业领域的朗诵大咖,有草根阶层的佼佼者,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多听,多学,多发声,就是学习的过程。

我与任学路老师相识仅一年有余,见面不过六七次。然而,感情随他大病一场后,仍坚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在病榻上写下《这房、这窗、这床》、《给身体装修》、《癌症这一关》三篇诗文,及对诗歌的痴情而升温。他就是一位“为诗歌而生,为诗歌而活”的“诗疯子”,甘心情愿为诗歌“囚禁余生”。为此,我写了三篇散文《笔耕不辍,严师益友》,《看似平白简单,细读实则不然》和《诵读在继续,感情在加深》,阐述我读任学路老师诗作后的感悟与心声。
目前,任学路老师仍在养病调理期间,我坚信他面对癌症的考验,绝对是个强者,也一定会早日治愈,回到众多任粉的中间,写出更多更好的诗作。
2020年11月21日

作者、诵者简介
顾黎明,网名春姗如笑,热爱诵读 , 以声音诠释灵魂的律动与真情。



